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背景: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兴起和在线内容的日益普及使得获取公众意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容易。因此,人们对公众舆论,特别是与国际关系问题有关的舆论的分析越来越感兴趣。其中,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基于中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关系愈加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旨在总结关于该主题的现有研究,特别关注体裁互文性分析的使用。互文性是指文本通过各种形式的借用、引用或改编而被其他文本塑造的方式。就美国的中国舆论而言,不同媒体、流派和历史时期之间的互文关系尤为复杂。通过体裁互文性分析,本文试图探索这种互文关系的模式和过程,以期为美国对华态度的演变和转变提供新的思路。重新语境化的概念对于这种分析至关重要,因为它捕捉了文本在新语境中被重新解释和重塑的方式。再语境化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如印刷、电视和社交媒体,也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如冷战时代、后冷战时代和当前的大国竞争时代. 本文着眼于再语境化的视角,旨在揭示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赋予的不同层次的意义,并考察这些意义被建构和重构的方式。
作为最早研究这一主题的人,郭和桑切斯 (Guo and Sanchez, 2005)将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全球化尤其是国际贸易背景下,人们倾向于将中国视为威胁。这一点在语言的使用上可见一斑,中国经常被描述为“掠夺性”或“不公平”。这项研究强调了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的重要性,为分析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起点。Yang 和 Cai(2019 年)最近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在 2016 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的代表性作用。研究发现,在经济全球化尤其是在经济竞争的背景下,中国经常被描述为“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此外,该研究还强调了考虑中国形象具体背景的重要性。例如,该研究发现,共和党候选人经常将中国描述为威胁,但民主党候选人则较少。与当前研究特别相关的另一项研究是 Wang(2015)的工作,他对美国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进行了体裁互文性分析。本研究发现,在报道中国时,人们倾向于使用负面刻板印象,尤其是在涉及人权和政治自由等问题时。本研究强调了体裁互文性分析在理解影响公众舆论的潜在结构和话语方面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现有研究强调了理解媒体在塑造公众对中国的看法中的作用、考虑中国形象的具体背景、以及使用体裁互文性分析等方法来理解影响公众舆论的潜在结构和话语的重要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从再语境化的角度对美国对华舆论进行体裁互文性分析。该研究将采用混合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数据分析,研究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舆论是如何通过新闻文章、社交媒体帖子和政治演讲等各种媒体来源构建和传播的。还将探讨这些话语是如何被美国不同的参与者和机构重新语境化和挪用的。这有助于理解公众对中国的舆论是如何形成的及其如何影响美中关系。
第一,文献回顾部分将对互文性、话语分析和美国对华舆论的现有文献进行全面回顾。还将突出文献中的空白和研究试图回答的研究问题。第二,理论框架一节将概述支持该研究的理论框架。将讨论互文性、话语分析和舆论的重新语境化的概念。它还将重点介绍将在研究中使用的理论模型和分析工具。 第三,在研究设计章节中将描述研究设计,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程序,还将解释抽样策略和选择数据源的标准。 第四,数据分析一节将根据数据分析介绍研究结果。它将包括对数据中出现的主题、模式和趋势的讨论,以及它们与研究问题和目标的关系。 第五部分的讨论与解读将讨论研究结果对理解互文性、话语分析和美国公众舆论的影响。它还将根据理论框架解释研究结果,并为未来的研究提出建议。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的主要发现,重申研究问题和目标,并突出研究在互文性、话语分析和美国对华舆论领域的贡献。还将根据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学者和从业者提供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 研究方法:
为对“A Generic Intertextuality Analysis of American Public Opinion on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Re-contextualization”进行定性研究,我将将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首先,将对有关该主题的现有文献进行审查,以收集二手数据。这将涉及研究学术文章、书籍和其他相关资源,以了解体裁互文性的理论框架及其在美国公众舆论中的应用。此外,将对美国新闻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进行定性内容分析,以确定话语中的主导主题、话语和意识形态。该分析将涉及对新闻媒体机构用来描述中国及其与美国关系的语言、隐喻和修辞策略的仔细检查。 此外,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可以作为定性研究的补充方法。在文件分析方面,可以检查广泛的来源,以确定美国公众对中国的舆论之间的互文联系。这些来源可能包括新闻文章、政治演讲、社交媒体帖子和学术论文。通过分析这些文本,本研究可以识别美国公共领域围绕中国的主导叙事和话语,并追溯其历史演变。另一方面,案例分析可用于对特定案例进行更深入的分析,这些案例举例说明了通过文档分析确定的互文联系。例如,该研究可以分析与中国有关的特定事件或问题引发重大公众辩论或争议的案例。通过检查案例中使用的话语、叙述和修辞策略,可以阐明互文性如何在美国语境中塑造公众对中国的看法。总的来说,文件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结合可以全面而细致地了解美国舆论对中国的互文性,以及它在不同情况下和随着时间的推移被重新语境化的方式。
2.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1) Fairclough, N. (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2) Fowler, R. (1991). 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London, UK: Routledge.
3) Genette, G. (1982). Palimpsests: Literature in the second degree.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10-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第八学期1- 4周:论文开题,写出开题报告;拟写论文提纲;指导教师审定签字;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Cultiv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nking Quality in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开题报告
- Applying Multimedia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开题报告
- The Application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Text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开题报告
- Optimizing Holistic Unit Teaching Approach in Junior High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2022 New Curriculum开题报告
-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Discourse Teaching Based on Unit Theme开题报告
-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Contents Between PEP Version and Yi’lin Version of Junior High English Textbooks开题报告
- The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EFL Teaching of Reading开题报告
-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开题报告
- On the Cultivation of Cultural Awareness in the Unit Holistic Desig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matic Context开题报告
- A Study on Word Reoccurre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Published by Yilin Press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