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竹取物语》,又称《辉夜姬物语》,作者不详,诞生于日本从“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型时期,是日本文化史上最古老的物语体裁作品。物语由“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竹取老翁”开篇,讲述了辉夜姬的诞生、五位贵公子的求婚、天皇的求爱和辉夜姬的飞天、富士山的由来等故事。《竹取物语》巧妙融合了真实历史、虚构传奇等要素,带有浓郁的寓言和讽世色彩,引起国内外大量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竹取物语》中“月”的研究不断增加,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三部分。(一)对《竹取物语》中奔月情节与中国神话的关系的研究:柳田国男(1934)得出,从民俗学角度来看,《竹取物语》奔月情节的设定是一种非创新的固定的传承,但并未指出传承的来源。芳贺繁子(1988)分析“不死药”与“奔月”这两个特征,得出《竹取物语》受到中国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影响。中国学者王春苗(2014)从全世界神话范围来分析,《竹取物语》中的月亮客体化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奔月, 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特性。(二)对《竹取物语》中你“月”的意义的研究:如渡辺秀夫(1995)认为,月这一发光体,不只是植根于自古以来人们信仰的理想国对象,也有着作为民俗禁忌层面的敬畏含义。岡崎祥子(2009)也指出,古代人们从月的盈虚看到不老不死的理想世界存在的同时,认为月剥夺人类生命,决定人类生死。也就是说,“月”的形象既是神秘的憧憬,又是可怕的禁忌。(三)对《竹取物语》中的“月宫”的形象的研究:岡崎祥子(2009)指出,“月宫”的特征,进一步反映物语中人间的现实感。朝川明日香(1985)总结,①“月”的形象是“月宫”的基础。②“月”的双义性是“人间”“月宫”对立、隔绝关系的基础。
研究目的:《竹取物语》包含大量中国元素。本文试图从“月”的形象角度出发,通过中国固有的“月”文化、日本的月文化以及《竹取物语》中的“月”文化的对比,探究《竹取物语》作品中展现的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情况。
研究意义:在加深对《竹取物语》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对相关文学作品中“月”意象的探究,扩大对与月相关的传统文化、习俗的兴趣,以“月”为着眼点,感受日本文化中对中国文化的吸收与创新,有助于在现世生活中探讨以《竹取物语》为代表的文化融合与创新方式的意义与地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论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竹取物语》的相关情况。第二部分通过中国与“月”有关的神话与古诗词探究中国“月”文化的特点。第三部分通过月神“月读命”神话以及望月禁忌论述日本本土“月”文化的特点。第四部分为本论文的重点,从“日月神本体论”到“日月神客体论”的转变、望月禁忌到信仰的转变、月神性别的变化、全新的奔月文化与中秋文化、对白诗的受容等六个方面研究《竹取物语》作品中展现的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情况。神话和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月”意象的重要载体。本论文从这两方面入手考察,发现《竹取物语》中富含大量中国文化的相关要素。首先,受中国文化影响,《竹取物语》体现了由“日月神本体论”到“日月神客体论”的转变,“月”由“月读命”为代表的月神本体形象转变为“月宫”为代表的具有空间概念的客体形象;日本本土的望月禁忌出现了向望月信仰转变的倾向;月神形象也由男性转变为女性。同时,在中国“月”文化的影响下,全新的“奔月”文化和中秋文化也应运而生。在接受中国文化的途径上,除神话以外,中国传统诗歌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竹取物语》中出现的“月”与“竹”意象的结合,体现了对《白氏文集》中有关“月”的诗歌的受容,也是日本民族吸收中国文化的有力证据。 预期目标:《竹取物语》中的“月”是故事构成上不可缺少的要素,从“月”的角度来看《竹取物语》乃至日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与融合,有利于在进一步理解《竹取物语》这一作品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古代中日文化交流的内容与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运用文献分析、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三种方法。(1)文献分析:在精读《竹取物语》日语原著的基础上,通过知网等途径查询并阅读相关的学术专著与论文,思考作品中“月”的形象特点。(2)个案研究:通过月母常曦、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等神话个例,探求中国神话中“月”的普遍特点。(3)比较研究:通过《竹取物语》以前“月”的主体形象与作品中“月都”这一客体形象的转变、对观月的禁忌与作品中月信仰与月禁忌融合的转变、历来月神的男性形象与作品中的“女神”形象的转变、从无到有的奔月文化与中秋文化,对白诗的受容来探寻中日文化的融合。
研究步骤:首先精读《竹取物语》的日语原著,重点关注对月的描写和作品中人物对于月的态度。其次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的“月”神话。然后阅读以月母常曦、月神西王母、嫦娥奔月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及中国怀月古诗词等,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月”文化的整体理解。之后,以同样的方法,提炼出日本的“月”文化特点。最后将《竹取》的“月”,日本的“月”与中国的“月”进行梳理,论述作品中展现的日本民族对中国文化的吸收,结合“唐风文化走向国风”的平安文化走向背景,明确《竹取物语》的各种特征的原因及以之为代表的文化融合对于日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的意义。
4. 参考文献
[1]柳田国男.竹取翁考[M].東京:創元社,1938.
[2]渡辺秀夫.詩歌の森一日本語のイメージ[M].東京:大修飾酋店,199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7-11周: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今敏のアニメ映画の美意識に関する一考察开题报告
- 翻案小説『李陵』から見る中島敦の自己矛盾开题报告
- 『竹取物語』における中国文化の受容――「月」のイメージを中心に开题报告
- 日本の化粧品ブランドの中訳戦略について――スコポス理論の視点から开题报告
- 『千羽鶴』における女性像――主人公の人生観に与える影響を視点に开题报告
- 日本デザインにおける禅の美学思想――無印良品の「簡」と「空」を例に开题报告
- 中日企业社会责任的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 中日文学作品中妖怪形象的对比研究–以《聊斋志异》与《怪谈》为例开题报告
- 渡边淳一小说中的死亡美学——以《无影灯》、《失乐园》与《魂断阿寒》为中心开题报告
- 不同水平日语学习者的“填充词”使用情况研究;習熟度別に見た日本語学習者のフィラーの使用実態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