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新感觉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一支重要的文学流派。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等人为代表,他们用新奇的表现手法,创作了大量的都市文学作品,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穆时英的《夜总会的五个人》、施蛰存的《梅雨之夕》……描绘了都市的五光十色,以及都市背景下人的精神生活状况。这一流派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国都市文学的兴起。目前对于新感觉派小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新感觉派小说都市主题分析,一:都市的繁华。新感觉派作家自身处在都市中生活,并且体味着都市的繁华。在他们的作品也都取景于都市。陆辉在《新感觉派作品主题探析》中提到,新感觉派作品中五光十色,灯红酒绿的都市景色令人目不暇接。刘呐鸥在《游戏》中对夜总会的多彩描绘,音乐的动感,酒的迷醉,人在场所中的举动和精神的游离一一展现出来。穆时英在《上海的狐步舞》中也有对娱乐场所的定格,阴暗的黄昏,saxophone像一种不知名的动物在叫嚷着,地上有精致的鞋跟,男人的脸庞,男性衣服的领和女人脸上的笑容。桌子、椅子、侍者和各种气味的夹杂,迷幻的感觉。将舞厅的纷繁变化,繁华喧嚣表现的十分细致。《夜总会的五个人》中对街景和夜总会的多变,表现得十分的真实。多彩炫目的灯光跳跃着,映照在不同的地方,霓虹灯的闪烁就像大都市的开关被打开了一样,都市躁动了起来。各种各样的灯光颜色,照射出了绚烂的都市景象。都市人沉迷醉心于此。张岩泉在《试论新感觉派小说的流派特征和个人风格》中提到,新感觉派作家在表现都市繁华时所选取的场景也多是娱乐场所、跑马场、大剧院、夜总会、高级旅馆、小轿车、别墅、酒吧和大街道。在这些场景中极力的描绘都市的繁华。张凤渝在《新感觉派下的都市》中提到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所展示的全部都是浓浓的都市气息。飞机、电影、jazz、摩天轮、色情、长形汽车的高速度大量生产的现代生活。刘呐鸥和穆时英在描写都市繁华时通过一个个颜色的变幻运用和视觉的转移把都市的景观表现得五光十色,爵士乐一般喧闹的动感中释放种种醉人的烟酒味和脂粉气。都市在他们笔下变成了一个个直观立体的世界,都市的繁华与骄奢,给人以强大的冲击。二:都市人的异化。闫唯在《从新感觉派小说看20世纪2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中的异化主题》提到了人与人的异化,金钱已经成为了人与人交往的钥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钱来维系的。《梅雨之夕》中所说“上海是个坏地方,人与人都用一种不信任的思想在交际着。”穆时英的《PIERROT》在父母的眼里子女是摇钱树一样的存在。在金钱的诱惑下,亲情也是不值一提的。亲情是如此的冷漠,爱情更是不堪。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中一边接受着富裕的新郎送的汽车,一边与情人交往,让自己的贞洁坠入万劫不复。性爱与结婚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它只是生活中一个可以随时消费的物品。《风景》中妇女在火车上本来是去寻找她的丈夫,却在半途中和一个并不相识的男人发生了关系,他们想要的只是刺激感而已。在都市生活中“性”只是一个寻求快感的渠道。李齐建在《穆时英小说的基本主题》中提到了都市人异化的另一种状态,精神的寂寞与虚无。《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在一个周六的下午遇到了困境。有钱人赔干了家产,学生失去了爱人……他们都是生活中失意的人,明天的他们也会被推进生活的火坑,内心满是苦闷与辛酸。 其次是对新感觉派小说中都市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消遣品”般的男子。冯琳在《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男女形象分析》中提到穆时英的《被当做消遣的男子》“我”作为一个年轻的男子,经历了爱恋的苦痛。“我”爱的她是如此的迷人可爱,令“我”沉醉,“我”虽然知道心爱的女人与其他的男人约会,可还是心存期待,希望心爱的她可以来与我约会,“我”对她的爱是十分的真切,可还是被抛弃被欺骗,最后只留下“我”独自悲伤,塑造了一个被女性当作玩物的男子形象。刘呐鸥的《游戏》中步青被抛弃,也只是因为不需要而选择分开,在新感觉派作品中的男子都成为了女性的玩伴,而丧失了价值。二:都市中迷失的女子。在新感觉派小说中女性为了生活,把“性”作为生存的工具。李俊国在《都市文化理性与刘呐鸥的都会小说》中讲到,刘呐鸥的《残留》中女主人公霞玲在丈夫去世的当晚,便有了想与其他男人在一起的想法,她的这种想法,并非生理的冲动,而是为了交上房租,吃上饭。而这一切都需要钱,现实的残酷,让她明白恋爱并不能当饭吃。新感觉派小说的女性在生活的现实面前只有依靠出卖自己的“性”才能获得生活的来源,这样的“性”是有多可怕。穆时英《上海的狐步舞》中,生活的艰辛会使得婆婆站到马路上去为儿媳妇拉客,女人成为了都市中一切的受难者,她们迷失在都市中,久久找不到出路。 第三是对新感觉派小说叙事手法分析。一:叙事角度。李建东在《解读新感觉派小说的叙事艺术》当中提到新感觉派用了多变主观的叙事角度。与传统小说不同的是新感觉派采用了人物视角来讲述故事,人物视角既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人物的叙述视角具有主观性。通过人物的主观叙事感受,给读者真实的感觉。在穆时英的作品《黑旋风》中,就是运用的第一人称的叙述,叙述我的所看所感,就像在给读者讲一个故事一样,读者的视线是随着“我”的讲述而转移,读者对我的态度可能是认可,也可能会有自己的思考。朱彤在《穆时英新感觉小说叙述模式的创新》中提到穆时英还从不同的人物视角来进行叙述,不停的转换视角,不同的人物视角重新组合,事情在不同的叙述者面前,有不同的角度。《上海的狐步舞》和《夜总会的五个人》视角转换多变,小说就像一个摄影机,不停在转换角度,变成了一个个运动的画面,人物的感觉和心理就展现在这些画面中,表现了都市感受。二:叙事技巧的运用。杨迎平在《论新感觉小说的电影蒙太奇抒写》中指出,新感觉派用了电影技巧,蒙太奇手法运用到了作品中。刘呐鸥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中采用特别的切换,从白云到建筑再到围墙、高架台……这一系列紧凑的画面让我们眼花缭乱,营造出来了都市的压抑感。在《上海的狐步舞》中也是将几个画面放在同一个时间来播放,将没有关联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将上海生活的大小事情都展示出来,表现了都市的社会景象。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在《白金女体的塑像》中表现也比较明显,谢医师心理蒙太奇的描写他欲望压抑来回浮现的交杂,表现了他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夜总会里的五个人》对循环复现蒙太奇的运用也是十分细致的。五个人都是生活中的失意者。在同一个时间来到了一个娱乐的夜总会,进行欢愉。狂欢只是暂时的,而狂欢的背后是无尽的绝望与痛苦。穆时英采用一样的话语来描述他们的心境,将他们共同的感受形成复式蒙太奇。三:语言的运用。新感觉派小说在描绘都市画面时,运用许多新奇的修辞手法。蔡艳秋在《独特的现代都市实验—论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技巧》中这样提到,作家通过新奇的词语组合来描绘客观事物。《上海的狐步舞》用乌鸦来比喻女人跳舞的脚,还把人比喻成苍蝇和货物。刘呐鸥在《两个时间的不感症着》中把汽车比喻成甲虫,百货店也变成了怪物。这些大胆的比喻,给人以趣味感,也展示出了都市一种荒谬感。张舒丹在《穆时英“都市体诗化小说”的艺术特征》中提到穆时英在《夜总会的五个人》中排比、重叠的语句运用,“星期六的晚上,是没有理性的日子,星期六的晚上是法官也想犯罪的日子”这里运用了排比,表现了都市人浓烈的情感,也使小说有了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独特的艺术美。 第四是对新感觉派的文化反思。陈绪石在《海派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化》一书中指出作家自己感受到了都市中物质对人产生的改变,机械文明对人的异化。《风景》里机器对人的死板规范,穆时英《黑牡丹》囿于现代欲望的浮沉,脱下现代社会重担的唯一方法是走向自然,在非人化的大自然里,人朴素的生活。人不是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没有太多欲望与自然和谐共处,人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现代化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人的过程,人的主体性被夸大。那么道家的自然哲学在现代陷入困境时,它们拯救病态的人,消解现代社会的矛盾,人回家了,人融于自然中。
目的和意义: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高级形态,是认识人类文明的窗口。而新感觉派小说的研读,是感受人类文明建设过程的需要。是体味文明程度,人生方式,都市困境的需要。通过对新感觉派小说的阅读利于现代都市文化建设的深入。有利于培养现代都市意识,开拓视野,调整心态。建立新的对世界、人生、社会历史的审美标准。培养青年人,真正现代的三观,审美观。真正现代的眼光、心理、情怀和能力。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新感觉派小说的都市叙事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调查法:系统搜集新感觉派小说的文献。
2、文献研究法:将新感觉派相关资料,进行阅读了解写作现状,写下读书摘要。
3、比较研究:将文献分类,比较异同,了解不同特征。
4. 参考文献
[1]王宏图. 新感觉派的都市叙事:感性欲望的盛宴[J].社会科学,2003:(7). [2]胡建伟.世纪末思潮浇灌下的都市之花——论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闫唯. 从新感觉派小说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中的异化主题[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 张淑娅. 感伤的都市色调—中国新感觉派小说解读[J].社会科学家,2006:(2). [5]马尔克. 试论新感觉派的形式探索—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例[J].文艺理论,2012:(8). [6]李掖平. 为现代都市绘态画魂—再论“新感觉派”的小说创作[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2). [7]赵学勇,崔荣.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都市叙事与想象[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6). [8]陆辉. 新感觉派作品主题探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1). [9]李俊国,李汉桥. 论“新感觉派”的物态化叙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4). [10]吴福辉.都市漩流中的海派小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11]李俊国. 都市审美:海派文学叙事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
5. 工作计划
1、2022.11.05讨论论文选题; 2、2022.11.15确定论文选题,指导论文写作流程和文献查阅; 3、2022.03.5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提出修改意见,明确绪论写作要求; 4、2022.03.15交开题报告,进入论文绪论写作; 5、2022.03.29完成绪论写作,进入论文主体上半部分写作; 6、2022.04.12完成论文主体上半部分写作,进入论文主体下半部分写作; 7、2022.04.26完成论文主体写作,进入论文结论写作; 8、2022.05.16完成论文初稿,进入修改阶段,论文定稿; 9、2022.06 交评阅老师评阅,等待论文答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