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范小青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也是江苏省当下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她自八十年代初登上文坛以来,面对朝行夕改的种种文学思潮始终表现得不温不火,有自己的执着和坚稳,因此,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创作实绩。”在当代文坛上,范小青以颇具特色的苏味小说为读者所熟识,自1980年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夜归》之后,至今已有多部长篇和中短篇小说引起关注,她独特的文学叙事风格和小说文体为文坛带来了一股浓郁的苏州地方风味。以《裤裆巷风流记》、《赤脚医生万泉和》、《采莲浜苦情录》等为代表,已有字数逾千万的作品面世,长篇小说《城市表情》获全国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长篇小说《女同志》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城乡简史》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她的小说以其特有的民间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创作风格。
纵观范小青的小说创作之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大约从1980年《夜归》到1984年结束,这个时期的短篇小说主要涉及大学校园生活和知青题材,这是范小青初试锋芒的阶段。第二阶段,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前期。这一时期主要以苏州的地域文化风情作为表现对象。 1985年初范小青进入江苏省作家协会,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裤裆巷风流记》等,这些小说书写置身于苏州文化中的人物命运,塑造了较为典型的苏州人物形象。正是这些苏州风味小说确立了范小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阶段,90年代后期至新世纪初期。这一时期范小青写作有两条主线,一条主要以转型期的社会结构变化为背景,开始进入政治的宏大叙事当中,着力表现权力体制中人物的心路历程,演绎那些穿行于权力体制中的人物命运。自从1997年描写干部的第一篇小说《百日阳光》面世后,范小青就被“干部题材”的创作激情包围着,于是就有了“干部三部曲”,项达民、秦重天、万丽这些形象的塑造对于范小青的创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另一条线索是她把目光伸触到底层,农民工成为她写作的主要对象,她在叙事空间上明显地进行了拓展,大量叙述了那些游走于城市底层的农民工的生活,执著于这一群没有权位的弱势群体,描绘他们的生命情态。代表性作品有《城乡简史》,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两条主线之外,她又把目光伸触到历史的底里,创作出长篇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
以往的研究者对范小青创作的评论和解读比较深刻,角度也相当广泛,但目前学术界对范小青小说中的市民性研究尚显不足。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前期,范小青作品以其浓郁的苏州地域文化特色引起了评论界的重视。金梅在《地域文化小说:〈裤裆巷风流记〉》中首先探讨了范小青小说中所蕴含的地域文化,认为“小说中的地域色调,不只是、主要也不是指其所写的某一方地域的风光色彩或外在的、一般性的人物言行特征和生活习俗,而是一种更加内在的和深层的东西。它是由地域的和历史的诸多因素所造成,渗透于人的心理心态结构中的某种精神气质特征。”她把这种内在精神特质归结为苏州人的“小家子气”,并从地域文化传统的沉积对心理心态的渗透上进一步剖析了所谓“小家子气”的由来。樊星在《“苏味小说”之韵——陆文夫、范小青比较论》中对比了陆文夫和范小青的“苏味小说”后发现,除了描绘苏州风情和佛教文化外,范小青还对苏州人的文化性格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突现了苏州人“小家子气”与“韧性”的统一,并将这种文化品格特质归结为吴越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背景。喻季欣和吴跃农在《“返回”:文化的生命活力——范小青小说精神巡视》一文中,从精神层面入手,认为范小青的地域文化小说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不断“返回”,得出“在范小青小说中,‘命运’就是具体在个人身上的文化‘返回’运动力量”的结论。还有一些评论者注意到范小青作品语言方面的特色。以前的苏味小说只在谈话部分用“苏白”,而在范小青的苏味小说中不仅谈话,连记叙部分也大量使用了苏州方言,用吴侬软语书写苏州文化。范小青文风淡雅,节奏舒缓,充分体现了苏州温润、冲淡的民风。评论者们对范小青作品与苏州地域文化的关系研究深入,分析透彻,论文质量高,为我们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范小青作品提供了很多有益启示。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范小青以其市民的立场,亲近底层百姓的写作姿态,具有市民性色彩的表现形式,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为读者展现了当下中国底层社会人群的真实生活现实和他们丰富的感情世界。范小青小说关注市民,亲近市民,书写市民,正是来自于她在创作中所坚持的市民性。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以下三章:
第一章讨论范小青小说市民性的表现。第一节论述小说中苏州市民的生存状态,第二节论述小说中苏州市民的价值观念,第三节论述市民性在苏州市民中的表现形式。范小青以市民的立场,真实地描绘市民日常生活、绚丽多姿的市民风俗、市民的生活方式和普通市民的生活理想,赞扬了底层市民在面对苦难时所展现出来的韧性和顽强,介绍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苏州居民,写他们带有“小家子气”的人性弱点,写他们事功化、假正经的世俗丑态,也表露了惺惺相惜的交往情谊……但不论是美是丑,无疑范小青都对小巷居民流露出了一种爱怜的真挚感情,她称他们是“可爱的小市民”。
第二章从心理展示的角度分析市民性如何得以呈现。第一节分析市民性立场的心理学基础,第二节分析市民性心理对苏州市民生活的影响,第三节分析小说人物心理呈现中所体现的市民性特征。他们基本上安守本份、知足常乐,虽然有欲望却胸无大志、容易满足。甚至表现这种市井细民的小说都具有传统文化因素,在极为关注个体生存的情状下,商业化色彩和社会变化的背景都相对冲淡滞后,文化背景和生存表现都不显得很时髦,被描写的市井细民的生活相对沉稳和平静。经济因素和改革进程并未改变多少他们好奇而又保守的习性,保持着古典庄园城市的情调。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论文将以范小青创作的小说为主,以《裤裆巷风流记》为例,分析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市民性。本论文主要以文本细读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为主。
第一, 在研究范小青民间意识的过程中,文本细读是解码的手段,论文将直面作品,企求“不带先入为主的偏见去阅读”。所以在收集、整理完范小青的作品后,将逐字逐句地进行文本分析,希望在文本分析当中解读出作家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市民性。第二,在研究范小青小说中的市民性时,还使用文献研究法。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收集、鉴别、整理出与研究对象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家的创作意图。在查阅范小青和“市民性”理论等相关文献后,对范小青作品的研究现状有了清楚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系列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搜集充足的与研究相关的论据。第三,要讨论范小青小说中的市民性就不能忽视其作品中呈现的民间风俗描写,这就需要涉及一些民俗学的相关知识。为此,需要查阅与苏州民间风俗相关的资料,以此来使研究更加全面、完善。当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必须综合、灵活地运用这些研究方法,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充分挖掘范小青小说中的市民性,才能更好地凸显其作品中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含义。
研究步骤:
4. 参考文献
(一)相关著作
1.范小青.裤裆巷风流记[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6
2.范小青.苏州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9日确定论文选题,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10日至3月5日 阅读资料,接收任务书。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