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商品房房价日益涨,人们购置能力不足导致的住房问题日益尖锐。在城市土地资源紧张、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建设一直是各地政府解决住房矛盾的重要手段,是用于调节商品住房市场、缓解住房问题、调节资源分配,最终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新建保障性住房也暴露了一些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上的问题。由于目前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缺乏适宜性等问题,造成保障性住房居民日常生活的不便。公共服务设施作为住区物质系统的重要构成,承担着维持居民正常生活的重要责任,其配套的空间合理性是保障房建设#8220;质#8221;的保证。
本研究对了解成都保障房社区现状,对政府探索性的解决保障房社区内部问题矛盾起到了借鉴作用,为推进制定促进我国保障房社区社会融合的政策体系、保障社会稳定、创建和谐化社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拟在目前保障性住房的发展背景下,对成都市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与空间分布进行实地调研,总结目前成都市保障房住区与公共服务设施匹配存在的问题和特征,从物理可达性的角度分析研究成都市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匹配程度。分析不同保障房聚集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会导致一定公共服务获取的不平等,而公共服务的不平等获取对居民生活满意程度的影响,从而探索性的提出促进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合理建议与措施。
一、绪论
1、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公共服务设施相关理论研究:
就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而言,其理论的形成是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带来了各种功能的不断组合,由此引发了居住元素在功能和规模上的界定,才使城市的一部分功能不断转入到住区中来,以较为明确的配套设施形式出现在住区的构成当中。
设施配套方面,国外相关研究以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最大化为目标,核心内容围绕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与布局展开。其影响机制如公共资源总量、人口结构和布局、政治影响强度、居民需求表达四个方面。其中,公共资源总量可利用区位分布模型和可达性理论来说明,从城市地理学的视角对各类设施空间可达性和分布公平性进行评估,结果证明必须从系统层面评估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空间公平,不仅要包括各类设施相互影响的系统系,也包含居住空间内外设施的相互影响。人口结构和布局指具有相似社会经济特征的使用者的空间聚集,人口的需求特征和政府、市场调节能够改变公共服务的需求和分布方式。政治影响强度上,政府公共投资政策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影响贫困群体或低收入家庭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利用方式和获取难度。居民需求上,Kuznmann 指出空间公平意味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布要与居民的需要、偏好标准相一致,而不仅仅是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的地域公平,有必要研究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的需求和偏好。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底,阅读大量相关文献,明确写作提纲,清晰写作思路,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第1周,查询信息了解成都市目前保障房的基本状况,阅读与自己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明确明确写作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022年1月第2周,进行实地调研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了解成都市保障房的发展历程及建设特征;
5. 参考文献
[1]罗若愚,刘怡,踪家峰.成都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匹配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7,27(2):35-42.
[2]许东博,沈祖光.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研究[J].住宅产业,2012,(2):69-71.
[3]章利益.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研究[J].四川建筑,2014,34(5):21-2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