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电子产品、网络媒体等不断侵入我们的生活,这势必减少了人与自然接触的机会。长期脱离自然,人们必然缺乏常识。加强自然教育势在必得。我国是教育大国,自然教育逐步兴起,并与景观设计接轨。自然教育结合景观增加了与自然接触的空间、弥补了课堂的局限、拓宽视野。依水而成的公共空间孕育人类文明,记载当地特色,然而忽略自身价值,“千水一面”的景观设计层出不穷,重塑合理的公共空间是当代设计师的使命。
基地位于南京市浦口区城南河上河街段,承接江浦老城的历史人文,激发江北新区的研创经济。美好的自然环境给予人们积极的心态,接触关注自然的同时自然才会关爱我们。在自然教育视角下,人与公共空间产生良性互动,有利于提升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使之不仅成为一个自然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游憩场所,更是人们获取自然知识 、唤起保护生态意识的自然课堂,治愈人们的“自然缺失症”。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关键问题
(1)文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现如今,城市化的发展不断压缩着人与自然接触的空间,人们自然缺失症加剧,加强自然教育迫在眉睫。文献资料对自然教育的定义是大同小异的,总结来说,是指在自然环境中体验和学习大自然,将教育融入自然,用自然元素陶冶人的品性,以生态建设为基础,以自然为主导,以人为本,让人们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的过程中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教育模式,以此来弥补人们自然缺失,治愈心灵[5][7]。
同时,在当代中国城市化加快的进程中,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设计越来越得到重视,城市设计也将在城市更新、风貌改善、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城市设计理念是基于人价值观、愿望和实现它们的权力[3]。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中的自然景观,具有高效的生态效益、高质量的景观愿景和环境,是市民活动的重要载体[4],是城市与自然联系密切的理想公共空间,承担着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展示城市形象、景观建设等诸多功能。然而传统滨水空间设计多是从注重美学等单一片面的角度出发的,缺乏与场地周边地区的联系,忽略设计的整体性,进而导致滨水空间的活力逐渐丧失,难以发挥其相应的城市功能和社会效益,逐渐沦为城市的灰色空间[9]。因此,滨水空间的生态整治问题和功能活化亟待解决。
国内外对于自然教育的研究进展可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
4. 研究方案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研、SWOT分析、案例分析、多学科综合分析等。
一、文献资料收集并阅读
收集、整理和分析文献资料、相关理论和地方规划文件,仔细解读自然教育相关理论概述,明确研究目的及意义。研读南京江浦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及《南京江北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NJJBd020-05等文件,掌握现有条件,明确规划方向,合理协调场地自身与周边的关系。
5. 工作计划
第1周根据选题要求进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
第2周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3周研究电子地形图、CAD平面图及场地周边环境条件,调查当地文化,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