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新时代新发展,人们在各行各业有了崭新发展,面对交通,车站的功能也趋向多样化,在成为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文化商业融合空间等的转型之中,更加注重融入生态相关,同时也具有提升周边用地价值,传播优秀文化等潜力,也成为新型集散场地,具有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理念的站城融合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理念。
此次项目南沿江城际铁路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沪宁通道的第二条城际铁路、沪宁通道的辅助客运通道、江苏省首个自主主导投资建设的铁路项目,正线全长278.53公里,起自南京南站,终到太仓站。
意义:本次设计对象为武进站站前广场,武进拥有古淹城遗址,其恰如镶嵌在春秋文化风景线上的一颗明珠,闪烁着奇特的历史光辉,蕴藏着迷幻的诱人魅力。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的关键问题及重难点在于:第一, 如何激发武进的城市活力并且融合创新生态文化,合理构建城市生态公共空间;第二, 如何将春秋淹城文化进行整合展示,并考虑如何通过现代科技进行呈现;第三, 如何根据集散程度进行路线规划,并考虑其安全隐患问题;第四, 如何将探索的城市传统文化与生态创新文化为重点,展示城市风貌与场地风貌;第五, 如何将传说神龟救奄与站场内路线相结合,体现其特色;第六, 如何将场地内小品等做到实用性,满足场地内用户的需求;第七, 如何达到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理念;第八, 如何做到通过场内设计,实现站城融合,提升周边用地价值,提高空间效率,促进经济文化发展,达到创新生态文化。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关于站前广场,世界上有很多类似案例,国内外优秀人才都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多项案例研究为接下来的设计提供基础,分析了国内外站前广场的优劣点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方法,或总结相关策略方法,通过各项案例进行探讨。
上海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的王磊和同济大学的周雪梅、杨晓光(2003)通过对北京西站北广场站前广场的交通需求、布局模式等,对其进行了相关分析。
[1]太原市汾河管委会的王恩山(2003)从符合人的价值观念、审美以及相关的空间环境要素等方面来对站前广场的美进行阐述,并通过水体、地面铺装等细节的设计与处理来促进城市广场建设,成为具有艺术生命的公共空间。
4. 研究方案
此方案根据将车站功能从单一的交通转换向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转换,进行生态创新文化、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提升周边用地价值、激发城市活力,通过春秋淹城文化,进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合理安排文化融合,综合分析各项因素,将大龟即奄元素融入人车流线,并进行景观营造,保证审美与休憩要求。
5.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17日至2月10日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撰写开题报告;2022年2月11日至2月21日查找相关设计案例、文献,并研究电子地图;2022年2月22日至2月27日进行方案构思、提出概念设计并进行初稿设计;2022年2月28日至3月13日进行方案定稿并进行鸟瞰图的绘制和局部调整;2022年3月14日至3月20日进行分区放大详图、竖向设计等;2022年3月21日至3月27日进行重点节点效果图绘制等;2022年3月28日至4月3日进行小品细部设计,设计报告撰写;2022年4月4日至4月10日进行展板设计并完成答辩准备等。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