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个案研究开题报告

 2024-01-12 09:03: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十分重视。针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从建国以来一直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2022年版《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还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一再强调和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参与程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在青春期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由浅入深地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却得不到落实和实施。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师单向输出知识,大部分情况下课堂成为教师灌输下的一言堂,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并且做好记录。同时研究者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它的认知存在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只有班级中的少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绝大多数学生一言不发,消极应对。他们对课堂似乎缺乏兴趣。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而是等待其他学生作出回答,或者教师公布答案。在课堂上许多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录知识点,做好笔记,在考试时将知识点从笔记转移到试卷上。他们在学习上没有思考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很难保证效果和质量。长此以往,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会进一步减弱,同时学生的思考能力永远也得不到发展和锻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课堂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要转变过去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和水平,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综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实课堂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并未落实,不能真正地实现素质教育。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肩负着知识属性和价值属性。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识记、理解和应用知识。还围绕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培育,以情感体验和道德培养为主要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思想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的矛盾和差距要求我们通过研究从而找到解决的出路。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相关概念和理论以及重要意义的阐述。第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缺少的表现及原因分析。第四部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个案研究为题,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课堂观察法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研究方法。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相结合。具体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石书奇,王本陆.我国学生主体研究的历程、问题及其破解[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04):73-79.

[2]裴娣娜.主体教育的实践生成与发展[J].教育研究,2022,43(11):18-30.

[3]桑国元,黄如艳.主体性视域下的教师能动性: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3(01):35-4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论文选题阶段:2024年11月28日-2024年12月30日;

(二)开题报告阶段:2024年12月31日-2024年3月17日;

(三)初稿撰写阶段:2024年3月18日-2024年4月21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