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
水稻是世界上食用人口最多的粮食作物,是人类赖以依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约占我国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7%,稻谷产量占全国谷物产量的40%以上。我国水稻单产已经来连续10多年超过6thm-2,高于世界平均水平65%左右[1]。随着水稻产量水平的提高,化肥特别是氮肥的施用量不断增加。目前,我国水稻单季平均施氮量为180kg·hm-2,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75%[2]。部分高产稻田的施氮量为270-300kg·hm-2,有的甚至超过了350kg·hm-2。过高的氮肥投入使得氮肥利用率过低,我国氮肥利用率一般仅有30%-35%,较发达国家低10-15个百分点。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也由1958-1963年的15-20kg· kg-1N下降至1981-1983年的9.1kg·kg-1N,明显低于热带稻区水稻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在部分施氮量较高的稻区,氮肥的吸收利用率和农学利用率则更低[3-5]。过低的氮肥利用率不仅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且直接或间接引起了一系列不良的环境效应。因此,如何在较高产量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并同步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本课题试图通过试验不同的养分管理措施,讨论生产中应该如运筹水稻的肥水管理措施,减低氮肥的投入量。
1稻麦轮作系统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针对水稻生产中存在的氮肥投入量大,施肥不平衡,秸秆焚烧,有机肥再循环利用不高等现状。通过研究水稻不同养分管理对作物产量、肥料利用率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合理调节施肥量与施肥时期,优化氮肥管理,实现作物产量与肥料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同时到达高产、高效。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水稻生产中施用的氮肥较多,尽管这对高产提供了养分保证,但是过多的使用氮肥,往往伴随的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依据精确栽培理论,减少氮肥的使用,并不会降低水稻的产量,这对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很重要。如何在保证高产优质的情况下,减少氮肥的使用,还有很长的研究道路。本试验试图通过探寻不同养分管理下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变化,理解符合水稻生产的养分管理方式。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完成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水稻植株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的测定
完成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土壤氮素含量指标的测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