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课题研究意义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油脂和蛋白质来源。从生产来看,大豆为中国第五大粮食作物,播种的面积仅次于玉米、稻谷、小麦、马铃薯。从大豆消费来看,我国一直都是大豆消费大国,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仅2017年,我国消费大豆油174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9%;消费豆粕7407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1.7%。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因此需要选育高产优质大豆品种,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选育高产品种是大豆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百粒重是大豆产量的重要构成要素,由多个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影响,所以直接进行表型选择,准确性不高,需要获得连锁标记,开展标记辅助选择。同时,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野生祖先,在大豆驯化过程中,大豆百粒重由野生大豆最小0.5克提高到栽培大豆最大约55.0克,这种巨大的变化包含了丰富的遗传变异信息。因此,阐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百粒重遗传差异,对栽培大豆遗传改良和拓宽栽培大豆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2.1研究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 实验方案及研究方法
3.1.1 大豆qsw10.1-次级群体百粒重表型评价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有关大豆百粒重基因的克隆和种子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还较少。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相较而言,拥有优秀的基因并且可以作为新的首选位点继续进行研究。同时野生大豆也拥有栽培大豆没有的基因,通过研究野生大豆可以发现新的优质基因和备选基因。对野生大豆基因进行研究可以丰富了大豆基因库,而且还具有遗传基础和变异丰富的特点。本试验以野生大豆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QTL精细定位,可以为完善大豆遗传图谱。最终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图位克隆奠定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① 2018年7月-9月:收获大豆次级群体,测定其百粒重。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