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作物(Triticum aestivum, 2n42, AABBDD)。
在小麦品种改良过程中,利用小麦族其他物种如黑麦、簇毛麦等进行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 Lve, 2n2x14, JJ)是小麦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目标:选育涉及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的变异体,为转移和利用其有利基因提供新材料。
内容:1. 利用分子标记对ph1bph1bDS1J(1B) F3群体,DS1J(1B)ph1bph1b F3群体进行分析,鉴定涉及1J的变异体; 2. 利用GISH/FISH技术对获得的变异体进行细胞学鉴定。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利用ph1b突变体诱致并综合利用分子标记和细胞学技术鉴定涉及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变异体,为转移和利用其有利基因提供种质。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分子标记分析:利用筛选的6个1J标记对百萨偃麦草DS1J(1B)和中国春ph1b突变体的杂种F3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分析; 2.细胞学鉴定:利用FISH, GISH, ND-FISH等对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结构变异体进行准确的身份鉴定;(二)技术路线首先整理前人得到的18个百萨偃麦草1J染色体的特异标记,利用中国春(CS)、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MS301)和DS1J(1B)对18个1J标记进行筛选,筛选出6个稳定清晰的标记,再利用这6个标记对分子标记杂种群体进行分析,得到百萨偃麦草1J变异体。
之后对筛选出的含有1J变异体的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具体程序见附件1。
(三)实验方案 1.试验地点: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起止时间:2015年10月-2016年5月3.试验材料ph1bph1bDS1J(1B) F3群体、DS1J(1B)ph1bph1b F3群体、中国春(CS)、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MS301)和DS1J(1B)。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本选题利用中国春ph1b突变体诱致百萨偃麦草染色体1J结构变异体并且综合利用分子标记和细胞学对变异体进行鉴定。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1.2015年7月1号~2015年10月1号,阅读相关文献,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实验计划。
2.2015年10月2号~2015年12月30号,学习相关技术操作,进行预实验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对实验设计进行微调修改,并利用中国春(CS)、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MS301)和DS1J(1B)从18个百萨偃麦草1J特异标记中筛选得到6个稳定清晰的1J特异标记。
3.2016年12月31号~2016年4月5号,使用筛选出的6个标记对ph1bph1bDS1J(1B)F3群体和DS1J(1B)ph1bph1b F3群体进行筛选,选出含有缺失标记的单株并进行进一步细胞学鉴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