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它是玉米生产第一大害虫,如不进行防治,一般年份玉米将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份将损失30%以上。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防治玉米螟有多种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
赤眼蜂是开展生物防治面积最大,利用也最成功的天敌之一[1]。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利用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进行亚洲玉米螟的生物防治,虽然在防治效果方面大家看法一致,但是在蜂种选用的问题上,我国学者一直存在不一致的看法[2][3][4][5]。对辽宁省及全国13个省市的亚洲玉米螟卵寄生蜂的调查鉴定认为,有些年份在有些地区松毛虫赤眼蜂占优势,有时玉米螟赤眼蜂占优势[6]。
李元喜等用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卵时,玉米螟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和寄生卵粒数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7],可以认为,亚洲玉米螟卵是玉米螟赤眼蜂的适宜寄主,而是松毛虫赤眼蜂的不适寄主;玉米螟卵龄也是影响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的一个外在因素,赤眼蜂的寄生发生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8],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的子代雌蜂数和子代蜂存活无显著影响,但对松毛虫赤眼蜂具有显著影响,且死亡蜂数量随卵龄增大而增多[9]。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荧光染色和辐射的方法,判断玉米螟赤眼蜂在寄生时是否将某种物质注入到玉米螟卵内,再通过对寄生和未寄生的玉米螟卵内的酚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确定该酶是否在起作用。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1、AO/EB染色判定赤眼蜂与玉米螟卵的进攻与防御关系
分别将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寄生不同龄期的亚洲玉米螟卵6h后,培养一段时间后每隔一定时间后解剖,染色观察结果。
4. 研究创新点
运用辐射的方法对赤眼蜂和玉米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8月9月实验材料的准备(包括各种虫子的繁殖)。看文献,查资料。
2014年10月AO/EB荧光染色赤眼蜂寄生后的玉米螟卵方法探究
2014年11月60Co辐射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后AO/EB荧光染色赤眼蜂寄生后的玉米螟卵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