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农药在农业、林业、畜牧业等方面应用广泛,它是快速、高效、经济防治有害生物最重要的武器,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药化肥被大量施用,同时带来如环境污染、生态遭破坏、农产品有毒物质超标等问题。
苯噻菌酯是一种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用量低、持效期长等优点。对作物白粉病、霜霉病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效,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目前已报道的对苯噻菌酯的检测方法包括仪器分析[1]和免疫分析方法[2]。
非竞争免疫分析方法一般需要抗原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重叠抗原决定簇,但是绝大多数农药与抗体结合之后都会被抗体的结合位点包裹起来,不能直接被第二种抗体所识别,因此无法建立非竞争分析模式。但是,也有研究者利用一些新颖的技术或手段建立了小分子化合物的非竞争免疫分析,并且显示非竞争性免疫分析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采用的方法有制备抗免疫复合体抗体[3,4]、开放夹心分析法(open sandwich assay)[5,6]和筛选抗免疫复合体噬菌体展示多肽[7,8]。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利用抗苯噻菌酯免疫复合体的噬菌体展示八肽建立苯噻菌酯非竞争免疫分析方法。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1. 扩增噬菌体展示八肽
挑取ER2738单菌落,37 ℃、250 rpm,摇培至OD600达到0.01-0.05,噬菌体侵染后摇培4.5 h,离心后取上清,加入PEG/NaCl,离心,弃上清,重悬噬菌体。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以苯噻菌酯为研究对象,采用噬菌体非竞争免疫分析方法建立残留检测方法,是一种新颖的农药残留检测技术。非竞争模式常用于多抗原决定簇的大分子检测,本研究利用抗免疫复合体多肽建立了小分子非竞争免疫分析方法,可以丰富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分析模式。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4年9月--10月 从包被抗体浓度、噬菌体浓度和缓冲液配比(pH值、盐离子强度和有机溶剂)三个方面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最优反应条件。
2014年11月--12月进行苯噻菌酯在水、土壤、糙米、西红柿和梨中的添加回收试验,用非竞争方法检测并计算添加回收率。
2014年12月配制苯噻菌酯准样品,用液相色谱进行检测,计算添加回收率,与非竞争方法比较,评价方法。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