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和除草剂在切断进境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扩散中的作用及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活菌量检测技术开题报告

 2023-02-10 16:11:1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油菜茎基溃疡病(phoma stem canker)是油菜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2007年被列为我国对外公布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其致病菌为小球腔菌属的油菜茎基溃疡病菌Leptosphaeria maculans,主要为害油菜与其他十字花科作物,在油菜茎叶形成灰色斑点,茎基部形成凹陷的溃疡斑;种子带菌[1-3]。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是以子囊壳和菌丝在病残株中越夏和越冬,抗逆性强,主要通过空气、病残体和种子传播目前,油菜茎基溃疡病菌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地给油菜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每年进口大量油菜籽,用于榨油等。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关于进口油菜籽实施紧急检疫措施的公告》,2013年1~12月份,我国油菜籽进口总量360万吨;预测2014年我国进口油菜籽将达到400万吨;进口油菜籽严禁做种;进口商和加工企业应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防止油菜籽及植物残体在接卸、运输等过程中撒漏。油菜籽的大量进口在解决我国本土油菜籽产量不足的同时,也为检疫性病害的引入和传播增加了潜在风险。同时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生产国,种植面积达700多万hm ,年产量1000万吨以上,且国内油菜种植品种对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缺乏抗病性,油菜产区气候与国外该病流行地区相似,一旦病菌传入,将会给我国油菜生产带来毁灭性的打击[4-6]。2009年8月以来,上海口岸已经从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等国进境的多批次油菜籽中截获油菜茎基溃疡病菌。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对该病的进境检疫研究相对滞后,缺少撒漏油菜籽及病残体处理技术、检疫处理后的效果评价技术,尤其对于进境撒、漏的油菜籽处理一直是个难题,人工捡拾费时费力;可操作性差。因此,急需一种简捷方法对带病油籽和残株进行较快速便捷的检验[7-8]

参考文献:

[1]CROOK N E.JARRETT P. Viral and baterial pathogens of insects[J].Journal of Applied Bactenology ,1991,70:91-9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和内容:通过研究杀菌剂和除草剂在切断进境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扩散中的作用及建立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活菌量检测技术,对输华油菜进行快速检测和准确鉴定以防止油菜茎基溃疡病菌的传入,对海关进境油菜检疫起一定的指导作用;防止油菜基溃疡病菌以进口的方式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油菜产业造成损失,避免国际间的贸易纠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为防止进境油菜籽中茎基溃疡病菌扩散,其中一种有效途径是杀死刚萌发的带菌种子和油籽,通过测定10种不同类别除草剂对油菜幼苗的杀防效果,筛选出5种药效较好的药剂,以供参考。针对油菜茎基溃疡病传入我国的巨大风险,测定了7种常用杀菌剂对其作用的EC50,以供参考。另外,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以已知菌量的油菜茎基溃疡病菌cDNA为模板建立标准曲线,通过测量样本cDNA的Ct值从而测得样本中油菜茎基溃疡病菌活菌量,该方法在评估病情和药效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技术路线:

(1)杀菌剂和除草剂筛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对油菜茎基腐病的进境检疫研究相对滞后,缺少撒漏油菜籽及病残体处理技术、检疫处理后的效果评价技术。

尤其对进境撒、漏的油菜籽处理一直是个难题,人工捡拾费时费力;可操作性差。

因此,简捷方法之一是采用化学防治,利用杀菌剂和除草剂处理撒漏油菜籽和自生苗,从病原菌和寄主同时防控,阻止其扩散和传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杀菌剂除草剂的筛选步骤虽然操作简单、重复性强,但测试时间长、需要较大空间和较多材料,故在实习期内实验室操作占用时间比重较多,包括药剂的选择、幼苗和菌株的培养、具体筛选步骤、数据处理和得出结论,预计再2-3个月完成;建立油菜发病部位或者油菜籽活菌菌量检测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实验步骤内容较多,需要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故在实验操作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实验内容,预计在1-2个月完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