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首先,在研究社会经济问题时,人口问题是不可以被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不同的人口结构对劳动力供给、储蓄和技术进步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最终作用于经济。人口结构的变化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曾经表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它是支撑其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口结构的变化曾因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人口红利而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作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口年龄结构素来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也是研究者们分析的一个重点目标。
其次,本课题也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近几十年,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和人们的生育意愿下降,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问题日渐凸显,即使二胎政策已经全面放开,人口出生率依然出于较低水平,可以预见老龄化问题在未来将会长期存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正面对着结构转型的需要,人口结构的变化不仅仅是推动经济转型的因素之一,也是在经济进行转型的过程中分析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基础。通过对这一选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对当前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产生较为具体的认知。
因此,本课题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老龄化问题对中国居民的储蓄率的影响,研究老龄化是否与居民储蓄率有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与其他老龄化国家进行横向对比,研究中国居民在这一问题上的总体特征和突出特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老龄化问题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是否是动态变化的,即在不同的老龄化阶段中呈现为不同的相关关系。
写作提纲:
第一章 引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
Modigliani amp; Brumberg在1954年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是人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最为典型的理论。许多经验分析文献检验了生命周期理论的适用性。Leff (1969) 认为, 各国人口结构的差异可以解释各国储蓄率的差异, 他利用1964年74个国家跨国数据研究发现, 老年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率有负向显著影响。Kelleyamp;Schmidt (1995) 认为生命周期理论的解释作用还受到特定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影响, 他们将Leff的计量方程运用到1960-1990年间跨国数据中, 发现只有1980年代的数据支持显著的负担效应。储蓄率的变化除了是由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带来的以外, 还有寿命延长的因素。Bloom et al. (2003) 的理论模型表明平均寿命的上升将导致各年龄阶段人群更高的储蓄率从而更高的国民总储蓄率。但Bloom et al. (2003) 同时认为这种效应对总储蓄率的影响是临时的。相对于私人储蓄的影响, 人口结构对公共储蓄的影响常常在文献中被人们忽略了。随着从政治经济学视角进行理论性建模开始, 这种状况在最近20年里开始有所改变。Bloom et al. (2007) 的理论研究发现, 理性行为人对寿命延长的最优反应是延迟退休, 如果的确是这样的话的, 寿命延长会增加税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2.1-2022.12.10查阅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论文,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前期准备的资料,并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2022.12.11-2022.1.31 搜集相关数据,建立模型。
2022.2.1-2022.3.31 整理前期论文资料与研究结果,梳理总体流程。对研究过程中的难点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 Modiglianiamp;Cao (2004) , “The Chinese saving puzzle andthe life-cycle hypothesis”,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42 (1) :145-170.
[2] Leff, N.H. (1969) , “Dependency rates and savings r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59:886-895.
[3] Kelleyamp;Schmidt (1995) , “Saving, dependency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9 (4):365-38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