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道与变直径微通道电驱动流的分析与计算开题报告

 2024-06-05 21:17:54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平台,具有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等优点,在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电驱动流是一种基于电动力学原理驱动的微流体技术,具有易于控制、无运动部件等优势,成为微流控芯片中一种重要的流体驱动方式。


本选题旨在研究直通道和变直径微通道中电驱动流的流动规律,揭示通道几何结构对流动特性的影响,为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微通道电渗流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随着微流控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微通道电渗流的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直通道电驱动流理论分析:-建立直通道电渗流的数学模型,推导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流动解析解,分析电场强度、通道尺寸、Zeta电势等因素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


2.变直径微通道电驱动流数值模拟:-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变直径结构(如直径变化、锥形结构、周期性结构)对电渗流的影响规律,分析通道几何参数对流场分布、速度剖面、流量等的影响。


3.变直径结构对电渗流的影响:-探究直径变化、锥形结构、周期性结构等因素对电渗流速度场、压力场、涡流生成等的影响规律,揭示通道几何结构对流动特性影响的机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直通道和变直径微通道电驱动流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掌握电渗流基本理论、微通道流动控制、混合增强等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2.理论分析阶段:-基于电渗流基本理论和流体力学控制方程,建立直通道电渗流的数学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系统研究了变直径微通道结构对电渗流的影响,揭示了通道直径变化、锥形结构、周期性结构等因素对流动特性影响的机理。


2.建立了变直径微通道电渗流的数值模拟模型,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为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3.探究了变直径微通道结构对电驱动流体混合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混合效率的影响规律,为微流控芯片中基于电驱动流的混合操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伟,王东,周光坰.基于微通道内电渗流驱动的连续流动分析芯片[J].分析化学,2018,46(10):1577-1584.

[2] 刘春颖,马重芳.微通道内电渗流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356-12365.

[3] 张博,朱大奇.微通道内电渗流的研究进展[J].功能材料,2016,47(12):12001-1200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