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锂的生产与运用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二战时期,锂主要被用作航空发动机以及类似产品的高温润滑脂,当时美国是主要生产国。20世纪50年代末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氢氧化锂的库存量达到4.2万吨,其中75%用于了锂-6的生产。在此之后,锂主要用于降低玻璃的熔化温度以及提高氧化铝的熔融特性。这两大应用主导了锂的消费市场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核军备竞赛结束以后,锂的需求和价格均有所下降。近几年来,锂广泛应用于电池、陶瓷、玻璃、润滑剂、制冷液、核工业以及光电等行业。随着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移动电动工具等电子产品的不断发展,锂因为其原子量很小,所以用锂作阳极的电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近年来,锂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增长最快,已经从1997年的7%上升到2013年的35%,电池行业已经成为锂最大的消费领域。锂电池是指以锂为负极材料的化学电池的总称,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该类电池具有较高能量/质量比和能量/体积比。此外,锂电池还具有质量轻、体积小、寿命长、性能好、无污染等优点,因而倍受青睐。 碳酸锂是陶瓷产业减能耗、环保的有效途径之一,对锂的需求量也将会提高。与此同时,锂在玻璃中的各种新作用也在不断被发现,玻璃行业对锂的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因而,玻璃和陶瓷行业成为了锂的第二大消费领域。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研究内容:
1) 锂电池性能指标及测试参数分析
锂电池的充电特性:锂电池对电压精度的要求很高,误差不能超过1%。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是额定电压3.7V的电池,该电池的充电终止电压为4.2V,那么允许的误差范围0.042V.锂电池都采用恒流转恒压充电模式。充电开始为恒流阶段,电池的电压较低,在此过程中,充电电流 稳定不变。随着充电的继续进行,电池电压逐渐上升到 4.2V,此时充电器应立即转入恒压充电,充电电压波动应 控制在1%以内,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到某一范 围,进入涓流充电阶段。涓流充电也称维护充电,在维护 充电状态下,充电器以某一充电速率给电池继续补充电 荷,最后使电池处于充足状态。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法进行锂电池性能测试系统设计,首先利用查阅文献来获取所要研究的问题,即对锂电池的性能进行分析,了解锂电池性能测试方法。然后采用实验研究法,借助计算机及其他技术方法来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结果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完成系统设计方案的论证和总体设计。此外还要对其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要将各功能模块组装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方案,软件设计要根据系统功能要求,进行单片机软件设计,并对单片机进行模块的编程,用Protel、Proteus等软件画原理图进行仿真和测试。
4. 参考文献
[1] 张洪润,孙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冯建华.单片机应用的系统设计与产品开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吴宇平.锂离子电池应用与实践,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工作计划
1)2022.03.07~2022.03.20:收集资料,知识准备及做开题报告。
2)2022.03.21~2022.04.03:系统方案设计及可行性研究。
3)2022.04.04~2022.04.17:系统软件设计及编程。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