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作为代步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以及汽车工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汽车的各项指标及综合性受到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更是被摆到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其中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整系统就是目前车辆智能化研究的一项热点。因为座椅是与驾驶员接触最为密切的,人们对于汽车的评价多是通过座椅的感受作出的,所以座椅是直接影响汽车评价的关键之一。
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以及实现安全驾驶,最重要的就是驾驶员需要一个最佳的驾驶姿势,必须有良好的视野,可以清楚地看到汽车仪表、道路信息,并可以便利地操纵档位,舒适地握住方向盘和轻松的踩踏踏板。但是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车多人使用的情况,但是由于每个人的驾驶习惯,身体特征的不同,每次上车调节座椅的各个位置,比较繁琐,而且有的时候手动调节座椅位置并不是最佳驾驶位。因而为车辆设计一套具有一定智能化水平的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整系统就显得极有必要和社会经济价值。
所以本设计为解决这个难题,设计一种汽车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座椅,可根据个人要求自动调节座椅的位置。随着现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辅之以传感器和电机的技术,对信号的检测、识别、控制以及输出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技术越来越先进,为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程度的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整系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设计一个具有一定智能化程度的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整系统,实现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方式汽车驾驶座椅调整、实时监测状态、显示、报警以及应急处理;该系统应包括:设定单元、信号采集单元、信号识别以及控制单元、应急处理单元、LCD或者数码显示单元;完成的功能:环境变量、人员信息的数据采集、显示、运算处理、按工况控制处理方案;电路原理图和硬件电路图设计;软件编程及功能调试。
首先,主要研究的是信息采集识别系统。车顶红外线测量身高,座椅下的传感器测量体重,自动采集驾驶人员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并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识别信息,调节驾驶座椅的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位置,以及座椅靠背的倾斜程度;这样可以使乘客已最舒服的姿势完成驾驶。
第二,主要研究的是信息存储系统,对于汽车的常用人员,可以通过采集指纹识别信息,通过系统的记忆存储功能,将座椅调到之前预设的最佳位置,这样确保了使用的方便,也更加人性化。无需手动,自动化程度高。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汽车驾驶座椅自动调整系统,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如图1所示,描述了硬件方面的主要研究方法。图1
驾驶座椅自动调整硬件系统
汽车驾驶座椅的硬件系统如图1 所示,当按下电源按钮后,系统将触发传感器,头顶的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测量身高,座椅下的重量传感器测量体重,将采集到的信息转到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可以对信息进行存储。同时经过一系列运算与转换之后得到结果,再将结果传输到电机驱动模块,从而驱动电机,对座椅位置进行调整。同时将结果输入到LCD/数码显示器上,如果发生错误将会在屏幕上显示,同时键盘可以实现自动与手动的交换,也可通过键盘输入信息。其中指纹识别模块可以将采集的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微处理器通过信息存储器记忆的信息直接对座椅进行调整。
4. 参考文献
[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张洪润,孙悦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 系统建模与仿真,张晓华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汽车电子与电气系统,路燕,周春荣著.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5. 工作计划
(1)2022.3.5—2022.3.31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2022.4.1—2022.4.21硬件功能分析,熟悉MCS-51系统指令及编程语言;
(3)2022.4.22—2022.5.6设计电路原理图、编制应用程序;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