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智能建筑,办公大厦的出现,使建筑照明设计方法与要求也随之改变。与传统的办公楼比较大不相同。智能照明在现代建筑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现今国际上大批量的“智能建筑”的出现,使得配套的智能照明技术也发展迅猛,并成为二十一世纪照明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智能建筑中,智能电气照明作为建筑的一个必备功能,有着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特点。现代建筑中的电气照明,应该为使用者的工作、生活提供足够的视觉条件的同时使得灯具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另外,建筑中智能照明用电仅次于空调系统,如何在满足基本的照明功能的同时满足节能,是以自动化运行管理为目的的现代智能照明系统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主要研究由继电器、DDC、LON 板卡、电脑、触摸屏及照明电路组成的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本系统可实现对灯光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及自动控制,便于营造出舒适的照明环境,有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将成为未来照明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文主要讨论依托于物联网的相关技术以及电路、电子相关领域知识和控制系统原理,进行系统设计。
对诸如温度、湿度、光照、声音强度等进行收集并进行一定的控制反馈,技术实现上可采用单片机、PLC以及可用的计算元件进行分析控制,同时使用编程软件描述如何具体实现系统设计,最后进行相应的测试。
控制的目的。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系统主要由照明系统,DDC(直接数字控制系统)、LON 板卡、DDC编程软件及相关Plug-in程序、DDE接口服务器软件和组态软件组成。如图1 所示。本系统可以通过 LON 板卡的连接设置,应用计算机中组态软件直接控制 DDC 的常开端,靠 DDC 常开端的控制来实现对相应通用输入端的控制达到照明系统的控制目的。整套控制系统还具有组态界面,通过组态界面来控制DDC 实现智能照明控制的目的。
直接数字控制,通常称为DDC控制器。它代替了传统控制组件,如温度开关、接收控制器或其它电子机械组件等,特别成为各种建筑环境控制的通用模式。DDC系统是利用微信号处理器来做执行各种逻辑控制功能,它主要采用电子驱动,但也可用传感器连接气动机构。DDC系统的最大特点就是从参数的采集、传输到控制等各个环节均采用数字控制功能来实现。同时一个数字控制器可实现多个常规仪表控制器的功能,可有多个不同对象的控制环路。
DDC控制器是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是系统实现控制功能的关键部件。它的工作过程是控制器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和数字量输入通道采集实时数据,并将模拟量信号转变成计算机可接受的数字信号,然后按照一定的控制规律进行运算,最后发出控制信号,并将数字量信号转变成模拟量信号,并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和数字量输出通道直接控制设备的运行。
4.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主编 电力电子技术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2)陈建明主编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3)张洪润,孙悦等著.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张晓华.系统建模与仿真.张晓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黄汉云.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6)冯建华.单片机应用的系统设计与产品开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7)坂本正文(编).王自强(译).步进电机应用技术.科学出版社.2010(8)张培仁,张志坚,高修群.十六位单片微处理器原理及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Dan Chiras,Robert Aram(编).张春朋,姜齐荣(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0)赵明智,张晓明,宋士金.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1)金庆发编著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2)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13)陈玉宏.自动控制原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14)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M].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15) 苏建徽,余世杰,赵为.硅太阳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太阳能学报. 2001.(16)裴云庆.开关稳压电源的设计和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7) 孙孝金.太阳能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09.(18) 朱丽.一个光伏阵列模拟器的设计[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9) 刘万明.数字式太阳能阵列模拟器的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9.(20) 谢文涛.新型光伏阵列模拟器的研究与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2007.(21) 李欣.数字式光伏阵列模拟器的研制[D].杭州:浙江大学,2007.(22) 杜柯.基于DSP的光伏电池数字模拟系统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23) 陈亚爱.开关变换器控制技术综述[J].电器应用,2008,27(4):4-10.(24) Cho J G,Sabate J A,Zero-voltageZero-currentSwitching Full-bridge PWM converter for High Power Applications,IEEETrans0n Power Electronics,1996
5. 工作计划
第1周2022.2.25-3.1 毕业实习总结;第2周2022.3.4-3.8 毕业设计开题、确定毕业设计方案;第3周—4周2022.3.11-3.22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需求分析、第5周—6周2022.3.25-4.4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第7周—8周2022.4.8-4.19 毕业设计框架设计初步完成(或初步的样机设计);第9周—10周2022.4.22-5.3 毕业设计详细设计成型;第11周—12周2022.5.6-5.17 毕业设计中期检查;第13周—14周2022.5.20-5.31 完成毕业设计、设计装置(软件)等;第15周2022.6.3-6.6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修改完善毕业设计、设计装置(或软件)等,指导教师审阅毕业设计(论文); 第16周末2022.6.7-6.11 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后修改;毕业设计专业分组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