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数字控制系统理论的成熟和电力电子器件性能的提高,伺服系统控制器的性能在不断提高。
伺服电机是伺服系统的核心,如何提高伺服电机的性能,成为伺服系统设计的关键。
随着我国永磁电机设计经验的丰富与成熟,永磁同步电机极大的提高了电机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功率密度;由永磁同步电机构成的交流电机调速系统具有宽广的调速范围及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因素。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1)确定电机主要尺寸、槽配合;定、转子槽型及槽型尺寸。
2)完成电机定子冲片、定子绕组以及转子铁心设计。
3)完成电机电磁设计方案。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伺服系统的发展简况本次试验选用的交流伺服系统按其采用的驱动电机的类型来分,主要分为两大类:永磁同步(SM型)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和感应式异步(IM型)电机交流伺服系统。
其中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具备了十分优良的低速性能,并可实现弱磁高速控制,扩宽了系统的调速范围,适应了高性能伺服驱动的要求。
并且随着永磁材料性能的大幅度提高和价格的降低,其在工业领域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目前已经成为交流伺服系统的主流。
4. 研究方案
1.设计要求:额定功率(W): 1000 额定电压(V): 220额定转速(rmp): 3000 额定电流(A): 6.6额定转矩(N.m): 3.18 峰值电流(A): 28电机效率(%): 80 2.设计方案①转子结构设计:选择转子类型及电磁材料的选取。
②定子绕组设计:选择合适的绕组形式并选取电磁线。
③电机绕组及结构工艺:绕组分类、绕组的绝缘处理和带绕组的定子铁芯技术规范。
5. 工作计划
毕业设计前一学期末完成英文翻译,收集、查阅、文献资料并准备开题报告。
第1周开学第一天提交英文翻译初稿;周末完成英文翻译终审稿,并上传至毕设管理系统。
第2周对所收集的论文、期刊、翻译等进行研究,并动手设计开题报告;周末提交开题报告初稿;与导师交流讨论后修改开题报告,并提交开题报告第二、第三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