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调控主动作出调整,创新推出了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称为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以及临时流动性便利(TLF)等。中介目标又称为中间目标、中间变量等,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中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影响效应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到位,需要我们不断的完善以及进一步分析。
国内外很多学者在理论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见解,毕竟对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有利于全面认识其对中介目标的影响。并且我在目前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去研究中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影响效应,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获得解决方法,因为目前中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也不是很成熟,对中介目标的影响也不够全面,所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及剖析,也有利于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的进一步展现与丰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研究中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中介目标影响效应。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中国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是如何对中介目标产生影响的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综述
BubenFu和DaqingLuo(2021)认为通过对当前中国货币政策的相关研究,可以清楚的得知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增加对银行杠杆率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这也是根据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控制其他相关变量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所得出来的结论。因而,在当前局势下,创新型国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是经济形势下的必然,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Hongyi Chen和Peter Tillmann(2021)认为对货币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导致中国当前的实际经济活动大幅下降,并且也对相关的经济体产生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因而出现了货币政策脆弱的溢出效应与货币政策本身的溢出效应并存的情况。事实上,这也是需要不断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必然要求。中国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的增加,只会是的对于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加依赖。Huan Li(2021)认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利率的预期期限结构理论是无效的。因而在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选择时,要更加注重流动性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以及更好的监管。
(二)国内研究综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日至 2022年12月10日 确定论文总体研究方案。
2022年12月11日至 2022年12月31日 确定研究样本的选择范围
2022年1月1日至 2022年3月31日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 Buben Fu, Daqing Luo. Monetary policy uncertainty and bank leverage:Evidence from China [J]. Economics Letters, 2021, 203.
[2] Hongyi Chen , PeterTillmann. Monetary policy uncertainty in China[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Money and Finance,2021(110).
[3] Huan Li, Jinlan Ni, Yueli Xu, et al. Monetary policy and itstransmission channels: Evidence from China [J].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2021, 6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