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长期以来,在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中,对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增长的命题一直是经济学界争论和关注的热点。国际上大致有三种论调:促进论、阻碍论、折衷论。而国内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以介绍、评价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成果为主,同时结合本国国情,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一些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调整现有的政策,协调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平衡。对此,国内外的学者大多运用经济计量学的方法来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因此,本文将对江苏省1981-2015年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判断出对外贸易是否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江苏省1981-2015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数据收集与分析;
2、如何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江苏省1981-2015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对外贸易是否与经济增长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对外贸易是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一直以来都是中外经济学者争论和关注的焦点。对国家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他首先提出了动态生产率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认为对外贸易必然会深化分工、提高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斯密的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专门论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并引发一系列争论则是从罗伯特逊开始。英国学者罗伯特逊则提出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命题。他认为对外贸易对尤其是后进国家的经济十分重要,即发展中国家必然要依靠进出口来拉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后来的欧文在1970年发表的《贸易是经济增长的侍女:19世纪与20世纪的相似点》则提出应该把对外贸易比喻成经济增长的侍女而不是发动机。对此,以普雷维什和辛格为代表的一批拉丁美洲学者持完全否定观点。他们认为世界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外围才是发展中国家。而发展中国家要依靠着发达国家来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则完全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总结来说,针对对外贸易是否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命题,最具代表性的三个理论则分别是乐观主义的促进论、悲观主义的阻碍论以及折衷论。促进论认为发展贸易有利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起巨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和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等;阻碍论认为对外贸易并不会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相反,会使其丧失自主研发能力和不利于本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相关理论有普雷维什和辛格(1950)的中心外围伦和巴格瓦蒂(1985)的贫困化增长模型。而折衷理论则认为对外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并非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并不能起到发动机的作用。如Krivas(1970)的折衷理论。
关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西方经济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给出的不同答案,一定程度上要归结于他们对所选取数据的处理方法的不同。Jordan Shan和Fiona Sun(1998),他们通过进口、出口、投资、工业产出、劳动力、能源消耗留个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他们对变量进行ADF单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发现出口和工业产出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Kwan和Cotsomitis(1991)最早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中国的经济情况进行研究,检验了产出增长方程中出口增长变量的内生性假设。他们得出结论,在产出增长方程中出口变量是外生的,并存在由出口到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因此支持中国出口导向假设;Kwan和Kwok(1995)、Shan和Sun(1998)等的检验结果都证明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即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也促进了对外贸易。LiuSong和Homilly(1997)运用Geweke(1984)检验方法发现经济增长与进出口总额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国内的学者主要是以介绍、评价和借鉴国外已有的理论成果为主,同时结合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国情,对现实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协整检验和因果分析检验的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框架: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以下为示例:
(1)查阅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检验及因果关系检验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