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互联网 教育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将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在网络上的新型教育模式,实现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知识的目标。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国家教育政策的扶持等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互联网 已经成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方法。
互联网 教育对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新契机。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关键问题: 1、调查互联网 教育新公益模式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成因;2、深入研究互 计划公益课程项目,分析其发展状况;3、综合研究结论,探讨互联网 教育新公益模式发展的建议。
难点: 1、概念的界定。
关于互联网 教育已有不同理论成果,根据课题研究需要对互联网 教育新公益模式进行界定;2、由于现实原因,问卷调查法难以收集到大量有效的数据,所以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进行调查研究,因此需要查找大量的相关文献、调查报告、统计结果,进行信息归纳、分类、总结与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互联网 教育综述关于互联网 教育的定义,研究者们都有各自的见解,有的定义为教育的信息化,有的将其等同于在线教育,有的认为是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的O2O模式。
平和光,杜亚丽(2016)以通俗的方式将互联网 教育定义为利用通信技术和网络平台,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模式相融合,在教育领域创造和发展的新生态。
陈丽(2016)通过对慕课、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三个互联网 教育典型案例的教育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互联网 教育不是简单地把教育网络化,而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秉承开放教育的理念,以受教育者为中心,为其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互联网 教育相关文献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将对互联网 背景下教育模式的变革以及互联网 教育新公益模式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互联网 教育新公益新模式未来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和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分析在互联网 环境下教育模式的变革,接着调查互联网 教育新公益模式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最后以互 计划公益课程项目为例,分析其发展状况,并综合研究结论,探讨互联网 教育新公益模式发展的建议。
5. 工作计划
论文具体写作步骤,以下为示例:1)查阅与互联网 教育、农村地区在线教育、互联网 教育公益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进行实地调查及访谈;案例分析,比较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论文周计划:2022-2022-1学期第13周以前 完成选题。
第14-15周下达任务书,论文开题。
第16-19周完成开题报告、论文初稿(16周到校集中开题检查)。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