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也是导致老年人超额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预防效果可靠的疫苗和药物。RSV感染已成为一种主要健康问题,目前临床常用的利巴韦林,易引起气道痉挛且无明显临床优势。而中草药对治疗RSV感染有独特优势,且安全性相对高于利巴韦林等化学药物。因此,寻找理想的抗RSV中药在临床使用中前景广阔。
金振口服液由羚羊角、平贝母、大黄、黄芩、牛黄、青礞石、生石膏、甘草八味药组成,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咳、祛痰的功效,且不良反应少。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符合痰热咳嗽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课题将通过观察金振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一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一1β,IL-1β)的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三个实验探究金振口服液体外抗RSV的作用机制。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文献综述
气道炎症介导咳嗽反应的研究进展
邹琳琳(南京中医药大学14中药2班,041214260)
【摘要】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性反射,有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反复剧烈的咳嗽会影响患者休息、生活,甚至引起气胸、支气管破裂、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目前咳嗽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咳嗽反应性增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金振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1.1Hep-2 细胞培养及病毒扩增
Hep-2细胞在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37℃,5%CO2条件下培养。待细胞长满单层后,RSV接种于Hep-2细胞中,继续在含2% CS的DMEM维持液中培养,逐日观察细胞病变,待病变融合达80%以上,反复冻融细胞离心收集上清液,于-70℃保存备用。
4. 工作计划
1.2-2.1:查阅整理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案。
3.3-3.15:完成开题报告
3.16-5.31:完成相关课题实验和结果分析
5. 难点与创新点
1.本课题采用体外实验研究金振口服液抗RSV作用机制。体外实验相比体内实验利用整个生物体进行实验,可实现物种特异性,更简单,更方便和更详细的分析。
2.本实验在RSV感染 Hep-2 细胞用药物干预,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检测细胞存活率和病毒滴度,判断药物对RSV感染的预防及治疗作用。
3.采用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细胞中的IL-6,TNF-α,IL-1β,ICAM-1。从炎症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的含量变化探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