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特别是对多种药物具有耐药性的革兰阳性菌,在医院和社会环境内引起了大量的疾病甚至死亡。
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医院和社会中引发感染的主要因素,还有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链球菌等,使细菌对万古霉素和青霉素的耐药性更加严重。
2. 文献综述
利奈唑胺的临床研究进展 曹定雯摘要 利奈唑胺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新型恶唑烷酮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以它独特的抑菌机制、优良的生物利用度和轻度的不良反应,使得它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但随着利奈唑胺使用的增多,利奈唑胺的抗药性及血液毒性也逐渐出现,所以必须对它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临床用药安全。
关键词 利奈唑胺;抑菌机制;药动学;临床合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使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1、该实验的两个主要难题就是高效液相条件的建立与生物样品的预处理。
2、仪器设备准备:Waters e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含四元泵、自动进样器、在线过滤器、在线脱气机等);MS205DU半微量分析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梅特勒-托利多);KB3型涡旋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5424型高速离心机(德国eppendorf);Milli-Q超纯水系统(美国Millipore);DELTA-320pH计(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CQ50型超声波清洗器(上海超声波仪器厂)等。
3、生物样品是选择江苏省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浆样品,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沉淀蛋白试剂,得到处理好的血浆样品。
4. 工作计划
1、2022年1月26日,师生面谈,讨论选题方向2、2022年1月27日~2022年2月6日,进行实验设计,包含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3、2022年2月26日~2022年3月5日,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资料的整理与 分析,形成开题报告初稿4、2022年3月9日~2022年3月13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修改开题报告形成 终稿,并向学校提交开题报告5、2022年3月16日~2022年4月30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方法学的实验6、2022年5月1日~2022年5月15日,处理实验数据,整合实验内容,形成毕业 论文初稿7、2022年5月16日~2022年5月29日,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修改毕业论文,形 成最终稿8、2022年5月29日,向学校提交最终毕业论文9、2022年5月30日~2022年6月8日,根据毕业论文制作PPT,准备毕业论文答 辩
5. 难点与创新点
利奈唑胺作用机制独特,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年龄、性别对药代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2007年9月,利奈唑胺在我国正式应用于临床,目前在我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较少,现阶段,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对于测定利奈唑胺的浓度的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LC-MS/MS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微生物法操作复杂、专属性不强;LC-MS/MS法对仪器要求高,国内难以普及。
对于高效液相法,目前,国外有内关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奈唑胺浓度常涉及不同的样品处理方式,如:沉淀蛋白、固相萃取,这些方法被用于不同生物样本中利奈唑胺浓度的测定,另外,在线提取技术也用于血样、尿样和Mueller-H inton肉汤培养基中利奈唑胺的测定。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