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鲜中药来源囊泡的分离与理化性质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30 09:55: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内容:本课题以常用中药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Ac)、姜黄(Curcuma longa L.,Cl)、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G)、天麻(Gastrodia elata Bl.,Ge)、百合(Liliumbrowniivar.viridulum,Lb)、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Pg)及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Ps)等为原料。利用超速离心和超滤等技术建立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分离(在初步分离基础上建立纯化和组装工艺)工艺,通过系统的工艺优化研究建立稳健的EVs分离、纯化和组装工艺;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等技术对EVs物理性质(粒径、电位等)进行系统评价;分析不同中药来源囊泡体内分布、细胞摄取行为的差异与囊泡理化性质间的关系。

意义:本课题利用现代药剂学方法对EVs分离、纯化工艺、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分析不同中药来源囊泡体内分布、细胞摄取行为的差异与囊泡的理化性质关系,给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文献综述

动物细胞外囊泡的研究进展:来源、结构与功能

药物制剂15 孙 娟 048015139

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产生和释放大量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根据尺寸不同,EVs主要被分成外泌体(exosome)、微泡(microvesicles)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y)等三种。EVs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内容物包括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可介导细胞间通信和大分子的传递,影响靶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以外泌体为代表的EVs,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参与组织修复,协助免疫监视和促进免疫逃逸,转运转录因子mRNA,并通过蛋白质和脂质配体激活细胞表面受体,因而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外泌体可作为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可开发为以外泌体为基础的疫苗,也可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对EVs来源、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拓展人类对疾病的研究思路,为未来的精准医学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靶标和更合理的干预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

1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分离、纯化工艺的确定

1.1 EVs提取及分离

利用差速离心技术从七种鲜中药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Lour)Merr,Ac)、姜黄(Curcuma longa L.,Cl)、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G)、天麻(Gastrodia elata Bl.,Ge)、百合(Liliumbrowniivar.viridulum,Lb)、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Pg)及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Ps)汁液中进行EVs分离,实验过程中对各个离心步骤中样品的粒径分布进行监测,根据粒径监测结果对离心程序所涉及的中药汁液稀释倍数、各步骤的离心力和离心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建立EVs提取、分离工艺。

1.2 EVs重新组装

根据实验具体情况,利用超声或高压均质技术对EVs进行组装,以粒径为指标,利用科学的试验方法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建立EVs组装工艺。

1.3 EVs纯化

利用超滤法,以相应中药材已报道质控指标(活性成分)为指标,建立EVs纯化工艺。

2 EVs的表征

利用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和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等技术对EVs物理性质(粒径、电位等)进行系统评价。

2.1 DLS实验

取EVs用H2O 稀释成合适浓度,用马尔文粒度测定仪测定EVs的粒径、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及Zeta 电位。

2.2 NTA实验

取EVs用H2O稀释成合适浓度,利用NTA技术测定EVs的粒径、粒子浓度及粒径均匀度。

3 EVs稳定性考察

以粒径PDI和Zeta电位为指标,评价EVs在室温、4℃、-20℃和-80℃储存条件下的稳定性,并确定EVs的储存条件。

4 EVs口服生物分布规律

4.1 EVs的标记

取1 mL EVs加入5 μL PKH 26染料,37℃孵育5 min,加入等体积的纯水,选用10 kDa超滤管3000 rmin -15 min超滤5次,除去游离PKH 26染料后备用。

4.2 EVs口服给药方式组织分布规律

利用活体成像技术法评价EVs口服给药在雄性 BALB/c裸鼠体内的分布规律。取雄性 BALB/c裸鼠24只,随机分为Ac组、Cl组、G组、Ge组、Lb组、Pg组、Ps组和空白组,以灌服纯水作为空白组,按100 mg/kg灌胃给药,分别在给药后1、2、4、8、12、24h置于活体成像仪中进行拍摄并统计荧光强度。活体成像结束后,迅速对裸鼠的心、肝、脾、肺、肾、脑、十二指肠段、空肠段、回肠段及结肠段进行离体脏器成像,考察口服给药的组织分布规律。

5 EVs细胞摄取及机制的考察

5.1 EVs细胞摄取量及速率考察

评价Raw 264.7和HepG 2细胞对EVs摄取量及速率的差异。分别将密度为1104 cfu/mL的Raw 264.7和HepG 2 细胞播撒在12孔细胞培养板上。取七种EVs分别与细胞共孵育 0.5、1、2 h。孵育后,用1 mL PBS清洗3次,消化细胞,置于相应Ep管中,500 g离心5 min,弃去上清,用400 μL培养液重悬细胞。选用与PKH26激发波长相近的激发光通道,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细胞的摄取情况。

5.2 EVs摄取机制考察

选择不同细胞摄取抑制剂对Raw 264.7和HepG 2细胞进行预处理,通过比较细胞摄取抑制剂处理后细胞对EVs摄取量的变化评价EVs的摄取机制。

技术路线:

4. 工作计划

2022年1月:文献调研。

2022年2月-3月:七种鲜中药来源EVs分离、纯化工艺的建立及物理性质表征的研究。

2022年4月-6月:七种鲜中药来源EVs口服给药体内过程评价及EVs细胞摄取及机制的考察。

5. 难点与创新点

本课题利用纳米靶向技术在肿瘤治疗的研究思路,首次选择中医药广泛应用的传统中药天冬、姜黄、姜、天麻、百合、人参及黄精为研究对象,利用超速离心和超滤技术对EVs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对几种EVs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给中药资源开发和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