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小麦是当今世界以及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约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和玉米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受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生态因子等,其中太阳辐射对小麦产量有着巨大的影响。太阳辐射对小麦生育期以及产量构成因素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空气质量显著下降,空气中的悬浮物显著增加,导致一系列气候因子的变化,如温度的增加,降雨分布的不平均,日照时数的减少等。特别是在近几年,雾霾现象的频繁出现,给人类以及自然界敲响了警钟。未来气候条件下小麦生产面临的日照时数不足的危险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研究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日照时数时空分布对小麦生产的影响意义重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内容
1. 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
1.1日照时数平均值的时空分布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冬小麦4个主要生育阶段(播种-拔节,拔节-开花,开花-成熟,播种-成熟)内的日照时数平均值、累加值及过去50年间日照时数出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ArcGIS软件中采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IDW)对各指标进行空间插值后做出空间分布图。
日照时数的时间分布特征:将整个冬小麦主产区分为四个生态亚区,逐年计算每个生态亚区中各日照时数指标的平均值,进一步使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各个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验(Qiang and Bing 1992),以明确近50年我国冬小麦不同生态区域日照时数在年份间的变化趋势。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之处
目前,关于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少数几个省份,研究所涉及的区域较小。另外,已有研究中日照时数的变化均为同一固定时段,并未结合各研究区域内小麦的实际生育时期。
本研究拟选取我国冬小麦主产区14个省市152个站点,结合各站点冬小麦实际生育期资料,分析各站点1960-2009年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内的逐日日照时数资料,研究各阶段日照时数平均值、累加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近50年来我国冬小麦主产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将更全面的展现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规律,量化太阳辐射变化对冬小麦生产的影响并作出应对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 2013年7月-2013年9月,查阅资料,学习计算机编程语言以及统计方法
2. 2013年9月-2013年12月,完成小麦数据的抄录和整理,气象数据的下载与整理以及换算,并学习ARCGIS软件。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