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股利分配政策是上市公司对盈利进行分配或留存用于再投资的重要决策。作为上市公司理财活动三大核心内容之一,一直受到各方的关注。它既是企业筹资和投资活动的延续,也是筹资和投资的基础,恰当的股利分配政策不仅能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而且能建立起投资者对公司前景的信心,从而为公司创造一个优良的融资环境,使公司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但由于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代理等问题,股利政策往往更加复杂、难以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对股利分配的研究有利于上市公司制定适当的股利政策,不仅达到财务管理和经营活动的目标,而且有利于股东提高风险意识和投资意识,促使其进行理性投资。
本文希望通过对股利分配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其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探究,针对不完善之处,充分分析,并且提出解决方案,为改善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从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及提纲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选题背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成果
现代股利理论始于Miller与Modigliani(1961)提出的股利无关论,该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公司在给定的风险和盈利的情况下,其市场价值和股利政策无关联。以Gorgon和Linter(1963)为代表的股利相关论则认为公司的股利分配对公司市场价值有影响,投资者将偏好股利而非资本利得。以Farrar和Selwyn(1967)为代表的税收差异理论认为,股利发放存在税收上的不利,会减少公司的税后利益,从而减低公司市场价值。随后Brennan通过创建一个评估模型,将税收差异研究扩展到一般均衡情况,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即公司最好的股利政策就是根本不发放股利。随着70年代非对称信息经济学的兴起,学者开始从多个角度去解释管理者制定股利政策的动机,并且迅速形成了现代股利政策的理论主流。以Jensen和Meckling(1976)为代表的代理成本理论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体现了企业和外部股东债权人以及管理者之间的股利分配关系。而以Miller和Jock(1980)为代表的信息传递理论认为,管理当局与外部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比投资者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真实价值的私有信息,股利政策便是管理者传递信息的一种常用方式。
(二)国内研究成果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0.01-11.10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第二阶段:2022.11.11-11.30 撰写并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22.12.01-2022.03.18 完成论文初稿,进行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Merton H. Miller,Franco Modigliani. Divicend Policy,Growth,and the Valuation of Shares[J].The Journal of Business,1961,34(4):411-433.
[2]Farrar,D.,Selwyn,L.Taxes,Corporate Financial Policy and Return to Investors[J].National Tax Journal,1967,(12):444-454.
[3]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财经研究,2001,27(3):33-4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研究——基于五粮液集团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冲击对通策医疗的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冲击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冲击对航空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果研究—以吴通控股为例开题报告
- 大股东股权质押下的利益侵占行为分析—以康美药业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 IPO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以蓝山科技为例开题报告
- 去家族化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以龙湖集团为例开题报告
- 基于杜邦分析法视角红日药业财务绩效研究开题报告
- 企业所得税税收风险应对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