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信用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关于建设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政策的陆续出台表现出我国对于社会管理变革的强大决心,向信用经济时代敞开怀抱。
在这样的背景下,相伴而生的信用缺失问题,尤其是税收领域的信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纳税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国家财政收入,关乎社会资源配置,关乎贫富两级分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自然人纳税人相较法人纳税人的特点;根据我国国情,分析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国外值得借鉴的做法和制度;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评定应有什么样的标准。
拟解决的问题:如何建立较完善的自然人纳税信用评定体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做法较为先进,值得借鉴。从国家税收立法方面来看,如美国,法治化是美国税收管理的基础,美国的税收法律条款较为复杂,但操作性强。目前,美国建立了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平等信用机会法、信用和贷记卡公开法、信用修复机构法等。美国用完善的税收信用法律制度,构建了社会信用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引导纳税信用的发展。从税收代码制度来看,瑞典作为高福利的代表国家,高税收负担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瑞典公民出生后便被赋予一个10位数字不变的终身税务号码,在其进行纳税申报以及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中使用,这看似简单的十位数的税务号码成为了个人生存的基础。个人在银行开设账户时必须通过税务号码,否则将无法办理业务。也正是因为与纳税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独一无二的税务号码,使得税务机关能够通过税务号码随时查询并了解到个人的经济和纳税情况以及不良信息的存在,从而实现严密的税源监控。
同样,在德国,每一位在德国出生的公民或者长期居住在德国的外国公民会得到一个11位数字的个人税号。并且每一个人一生只有唯一的一个税号。个人税号的管理工作以及所有的信息变更登记都由德国联邦税务中心统一负责。德国政府会根据个人的婚姻状况、儿女数量、宗教信仰等因素确定个人交税所在税级并向个人分发与税号绑定的税卡。税卡共分为6级,不同级别代表着不一样的交税额度。目前德国已广泛使用电子税卡,个人在办理报税、申请退税、在银行填写免利息税表等业务时均需将税卡号和ID码上报。从信息化管理方面来看,美国税收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极高。美国税务机关设置了10个集中存放涉税信息的征税服务中心,最终汇总到总部税务信息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地分析和处理。在金融机构的配合下,美国税务机关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的高科技手段,利用高度信息化的税源管理技术精密地掌控纳税人的涉税情况。自计算机征管网络在税收领域建立以来,美国逐步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在税源监控、涉税信息采集、税收预期、纳税申报、税务稽查等各方面的广泛应用。目前美国所有的税务部门均实现了全面化的计算机管理,构成了贯穿从个人所得税申报到税款上缴整个过程并且覆盖整个国家的税务信息化网络。加拿大税务机关在全国范围实现联网,并且设立了严密的电子化纳税监控系统。税务机关与其它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了个人信息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让失信的纳税人无处可逃。税务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高度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全面准确地获取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以及其他部门提供的经济活动情况。
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的道路是艰辛的,面临着缺乏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的重重险阻。早在1999年,国家税务总局就开始进行税收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01年5月《新税收征管法》之后,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其立法精神,投入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在起草上报由国务院通过实施的《征管法实施细则》中作了明确规定,并在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2003年7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正式拉开了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帷幕。全国各地依照总局的统一部署和统一标准,积极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该文件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切实完成学习、宣传和辅导任务,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纳税人的支持和配合。纳税信用等级管理的实施,有理推动了纳税信用体系建设,提高了税收遵从度和税收征管效率。2014年7月,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lt;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gt;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40号,以下简称《信用管理办法》)以来,税务系统已连续开展2014、2015和2016三个年度的纳税信用评价,按规定参与纳税信用评价的企业获得了相应的纳税信用级别。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的信用状况已在招投标、融资等领域得到广泛利用,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纳税信用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产。据此,税务总局设计了《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明确纳税信用信息范围。2018年,国家税务局总局发布了《关于纳税信用评价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8号),增设信用等级M,将原先信用等级由A、B、C、D调整为A、B、M、C、D五级。这一举措是近几年税务总局对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一次重大调整,不仅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纳税信用评定,更进一步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然而,这些政策主要针对法人,在自然人纳税信用评定方面的发展却是一大缺失。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5—2022-11-20:收集相关资料;
2022-11-21—2022-11-30:撰写开题报告并拟论文提纲;
2022-12-01—2022-12-20:整理分析资料;
5. 参考文献
[1]李磊.自然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研究[J].纳税,2018,12(28):28-29.
[2]高文君. 我国自然人纳税信用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8.
[3]于佳曦. 自然人涉税信息管理问题探究[J].税收管理,2018.8(379):68-7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研究——基于五粮液集团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冲击对通策医疗的财务绩效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冲击对旅游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国旅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冲击对航空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效果研究—以吴通控股为例开题报告
- 大股东股权质押下的利益侵占行为分析—以康美药业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 IPO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以蓝山科技为例开题报告
- 去家族化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研究–以龙湖集团为例开题报告
- 基于杜邦分析法视角红日药业财务绩效研究开题报告
- 企业所得税税收风险应对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