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9-05 09:36: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提出构建上海大都市圈,进一步发挥上海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关键领域的创新,有着进一步的完善和深化作用。

19世纪末的霍华德(E.Howard在其出版的《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最先提出城市集群概念。戈特曼(J.Gottmann1957明确提出“megalopolies(大都市带)”的概念,认为单个都市区不再是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几个都市区集聚形成的大都市带才能适应经济发展趋势。木内信藏(1951提出城市地域分异三地带学说。丁娜和赵敏(2021则将大都市圈界定为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大的大城市为中心的1 h通勤圈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熊彼特Schumpeter1912提出创新理论,认为经济的根本现象是发展,发展是执行新的组合。Feldman,1994提出创新地理学,认为创新地理是一个为创新产品商业化过程提供不同知识的组织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王松等(2013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实现预定创新发展为目标,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为主体,通过投入生产要素、政策支持、科学管理等内容产生创新的主体互相转换,内容相互作用,投入相互支撑的系统。赫希曼(A. Hirschman,1959提出“极化—涓滴”理论,认为核心城市发展会累计正循环,并在一定时期,在良好的政策干预下带动边缘发展。弗里德曼(Friedmann.J.R,1971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由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组成。核心区域是一个城市或城市集群及周围地区所组成,边缘的界限由核心与外围的关系来确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1)本文主要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阐述研究意义;明确研究内容与方法;展示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文献综述。梳理大都市圈和区域创新、空间计量等相关文献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研究数据和研究方法。阐明研究数据来源和取舍;明确研究方法。

第四章: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空间特征。通过区位基尼系数和集中度指数分析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通过计算全局Moran’s I指数和局部Moran’s I指数分析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创新能力的空间集聚特征。

第五章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O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等空间计量方法探究不同变量对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

第六章:结论、建议与展望。根据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得出本文结论,从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最后总结论文存在的不足。

2)解决的关键问题:

1、以区域创新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城市群创新空间结构进行理论分析;

2、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聚集特征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3、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4、基于上海大都市圈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从区域创新角度分析梳理国内外区域创新空间特征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学习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运用理论知识对本文问题进行理论分析;

2、分析法:采用区位基尼系数与集中度指数分析创新能力在空间上的地理集中程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理论基础:

1、通过本专业内的专业课学习,掌握了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相关软件操作和数据分析技能;

2、通过撰写专业课程论文等教学环节,培养了初步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