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理论意义:以往的城市研究主要是以文本分析、理论分析为主,研究对象大多是传统媒体中的城市形象传播,新媒体社交平台,特别是短视频这种新形式的城市传播少有涉猎。因此,本课题不仅为新媒体社交平台中的城市形象传播提供了理论意义,同时丰富了城市形象传播相关的研究。
(二)现实意义:
从十九大当中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矛盾发生转变之后,城市的发展备受关注。同时,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火爆,人们通过短视频进行个性化的表达。短视频的普及为城市形象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场域;赋予了更多群众对于城市形象的表达权;更多元、直观、立体化的呈现独特的城市景观和城市文化;移动社交媒体互话语优势也越来越明显。抖音所打造的“网红城市”传播效果强大,所带来的城市传播效应和经济价值更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然而,抖音在城市形象传播方面既有优势,但也有不足之处。本研宄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如何使抖音在城市形象传播中能够抓住人们的契合点,如何更好的进行传播,互联网变化日新月异,爆款的抖音在城市形象传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发掘城市中更有文化价值、有意义的形象内容,更好的传播城市形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通过对抖音这一短视频平台在城市传播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城市形象在平台传播的规律做出总结,以期对城市的管理者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围绕“移动短视频”与“城市形象传播”两个关键词展开,探讨分析在移动短视频时代,城市形象如何适应短视频的传播特点。并提出如何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打造城市品牌,提出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
(三)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城市形象的相关研究
①国外研究:城市形象的相关研究在国外起步相对较早,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规划学者凯文林奇首先提出了城市意象理论,认为城市意象主要包括:路、边、区、节点、标示等 5个方面,城市意象是指公众对城市外在物质客观存在环境的知觉以及公众认知形成的心理意象。城市的品牌化同样是一个热点问题,杰森,认为城市的品牌化是一种集体形象形成的过程,是城市与城市之间求差异化的过程,并且能够给公众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美国另一位城市学家刘易斯#8226;芒福德提出了城市形象是大众对城市的主观认知,是通过大众媒介、个人经历、人际传播、个体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竹内郁郎的《大众传播社会学》提出“信息环境的环境化”这一观点,提出大众传媒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力增大,公众更多的通过媒体提供的信息来认知城市形象。大多数人都认为城市的形象大部分是媒介的传达,媒介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这也给笔者论述通过移动短视频平台建构和传播城市形象供了理论依据。
②国内研究:我国的城市形象最开始从城市建筑学等方面进行研究。20世纪20年代,陈植提出“美是都市的生命”。20世纪90年代,城市现代化速度加快,城市形象作为“软实力”,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借鉴企业传播的系统引进城市形象传播,丰富了城市形象传播的策略研究。比如张鸿雁将CIS 理论引入城市形象的研究。1988年学者郝慎钧认为城市风貌即为一个城市的形象,涵盖了城市的建筑与景观,不同的城市建筑呈现了城市形象不同的气质与市民的精神文明。有关新闻与传播视角下的城市形象传播研究,冯兰荣着重探讨南宁城市形象的传播并指出南宁当前在城市形象传播中的问题随着互联网以及移动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成熟,但有关城市形象在新媒体方面的研究文献数量仍旧较少。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2-1 确定选题、学习论文写作方法
第二阶段:2022-12-11 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第三阶段:2022-3-19 论文初稿准备阶段,每天完成一定量的文献阅读,并与导师充分沟通,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美]凯文林奇.城市印象[M].项秉仁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3][美]刘易斯芒福德著,宋俊岭,倪文彦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