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雷平阳的名声大噪,文学界对于雷平阳诗歌的研究著作也日益增多,这些作品多以他诗歌的某个角度进行探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如乡愁、地域性以及生态意识等,其中有如黄平《“以乡愁为核心”——雷平阳的诗》,张桃洲《地域写作的极致和囿限》,李少君的《草根性与新世纪诗歌》,陈超的《“融汇”的诗学和特殊的“记忆”——从雷平阳的诗歌说开去》等著名学者所发表的较为权威的文章,这些文章对雷诗进行了客观、独到的阐释与解读,极大地拓充和提升了雷诗的文学内涵和文学高度。虽然这些研究切入点各不相同,但都有体现出一个特征,即雷诗的地域性。但目前学术界对雷诗地域性特征及意象具体表现所在的研究较少,所以本课题研究之目的在于发掘雷诗的地域特征,进而辨析他诗歌中地域性书写的一致性与不断变化性。这使得对雷诗地域性的研究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推进,同时对读者进一步解读雷诗的地域性及其诗歌内涵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雷平阳的诗歌内容包罗万象,艺术风格新颖独特,独树一帜、自成一派,融合了云南的民俗文化,具有浓厚的异域风情,并且他的创作手法也多样、灵活,正是这种内在的内容和外在的形式使得雷平阳的诗歌表现出强烈的地域上的粘滞性。本课题主要以雷诗的感受力与情怀两个方面为切入点,着力于探寻他诗歌中地域书写的一致性与不断变化性,并深入分析这一特性对雷平阳创作有何影响,然后与其他相关的研究进行异同比较,从而得出雷诗何以成为时代特例的原因。同时也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从地域性书写这一角度来拓充对雷诗地域创作的阐释与解读。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拟采用以文献研究法为主,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并以描述性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探索性研究法等方法为辅的相关研究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最终完成本次论文的撰写。具体步骤如下:
1. 梳理论文提纲及框架,确定论文研究方向以及整体框架,
2. 收集整理与论文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30篇左右;
4. 参考文献
1]黄平:《“以乡愁为核心”——雷平阳的诗》[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6期.
[2]张桃洲:《地域写作的极致和囿限》[J].当代作家评论2007年06期.
[3]李少君:《草根性与新世纪诗歌》[J].南方文坛2009年04期.
5. 工作计划
序号 | 起讫时间 | 主要 工 作 内 容 |
1 | 2022.11.15—2022.01.04 | 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
2 | 2022.01.05—2022.02.28 |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
3 | 2022.03.01—2022.03.15 |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
4 | 2022.03.16—2022.04.16 | 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初稿。 |
5 | 2022.04.17—2022.05.17 | 指导学生完成论文二稿。 |
6 | 2022.05.18—2022.05.28 | 指导学生完成定稿,学生打印论文稿并上交。 |
7 | 2022.05.30—2022.06.05 | 老师评阅论文,指导学生准备答辩。 |
8 | 2022.06.06—2022.06.12 | 指导学生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完成相关表格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