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水浒传》是在民间经过口头文学的长期积累形成的佳作,全书包含许多章回,根据对同一故事的叙述详略以及特定事件的差异,学术界通常把《水浒传》分为繁本和简本两大系统。据资料显示繁本按回数目前有三种,分别为百回本(嘉靖残本、容与堂本、石渠阁補印本、锺伯敬评本、三大寇本、大滌馀本)、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全传》以及七十回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也称金圣叹评本)。简本按回数目前有四种,分别为百零四回本(评林本)、百一十回本(英雄谱本)、百一十五回(嵌图本、十卷本、汉宋奇书本)、百二十四回。多年来,关于《水浒传》相关的研究,一直饱受学术界关注,《水浒传》的研究者从版本入手,探讨了小说的起源和版本演变规律,还有一些像“李逵形象分析”、“宋江形象与性格探析”、“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文化内蕴”等,都是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入手,分析《水浒传》的社会功能,也有的像“水浒传的节奏型艺术特征”这类从《水浒传》的艺术特征入手,分析《水浒传》的结构特征和语言特征,进而形成一门专门研究水浒的学问。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眼光对准明末清初这段历史舞台,就《水浒传》中三位莽汉人物有何异同点,是如何展示的且有何侧重,并探讨作者因何形成各自的特色创作,提取其中创作的共性与不同点做深入研究,得出《水浒传》中莽汉形象的基本特征以及分析李逵成为最典型莽汉形象的原因,了解李逵、鲁智深、武松等此类莽汉形象的魅力。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范读文本法:阅读《水浒传 历代名家点评版》这部小说,并结合央视电视剧版《水浒传》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
2、归纳推理法:阅读小说,整理并归纳其中关于李逵、武松、鲁智深的创作特征。
4. 参考文献
[1] 邓雷编.水浒传版本知见录[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17.10.
[2] (明)郎瑛撰.七修类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9.04.
5. 工作计划
1、2022.10.26——2022.11.15 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学生与教师确定论文选题。
2、2022.11.16——2022.1.18 学生查阅论文资料,教师下达任务书。
3、2022.2.1——2022.3.14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与论文提纲框架,教师指导开题报告,并于审核后定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