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才女“鲍氏三姐妹”家族生活史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22 11:51: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

中国历史上以男性文学家为主流,使得很多人忽略了女性文人在历史上的影响。清代文学史上,大量的女性文人涌出,江南女性文人更是首屈一指。江南的世家大族颇多,丰富多彩的江南文化孕育出大批的女性文人。当下女性文学研究以成为一门国际化的显学,特别是清代江南地区的文化世家的闺秀才女的生活史及其创作越来越受到学术界重视。曼素恩在其所著的《缀珍珠——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中对清代女作家的地域分布做了调查,显示有70.9%的清代女作家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罗时进在其所著的《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中就提到地域和家族对江南文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江南”是文学研究中特具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样本。

本论文以江南著名的家族女性文人团体“鲍氏三姐妹”为主要研究人物。选择“鲍氏三姐妹”为研究对象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外对镇江鲍氏家族的研究较少,对鲍氏女诗人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清代镇江鲍氏家族是镇江丹徒著名的文学世家,一门风雅,家学相传。其中男性代表诗人有“京口三诗人”之一的鲍皋、“诗龛四友之一的鲍之钟以及“京江七子”之一的鲍文逵,女性文学家中最著名的是鲍皋的三个女儿,即鲍之兰、鲍之惠和鲍之芬,以及鲍皋的妻子陈蕊珠和鲍文逵的母亲周素贞都是当地出名的才女子。家族研究的视角,主要围绕文学家族史和家族文学的独特性两个方面来看,而孕育才女的文学世家在众多的大家中更是不同,以“鲍氏三姐妹”为主体,以研究家族影响为目标的家族生活史研究尚且很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家族、地域对“鲍氏三姐妹”的影响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将鲍氏家族分开研究,例如,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包润文的“京口三诗人研究”硕士论文中将鲍皋和余京、张曾一起研究,对鲍皋的生平、交游以及诗歌风格、创作影响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对鲍氏文学家族只进行了粗略的描述;2016年江苏大学高静洁、赵永源在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第10期上发表的“清代镇江鲍氏家族文学成就探略——以“京江前七子”之一鲍文逵为例”中基于鲍文逵的诗歌作品内容,深入研究其人生轨迹与诗风流变;2009年苏州大学茆萌在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略论镇江鲍氏文化世家及主要诗人诗作”中对鲍氏家族中主要的文人进行了粗略的介绍;也有从女性的角度研究的,在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刘合媛的“清代中期京江鲍氏三女史诗词研究”硕士论文中对鲍氏家族成员以及鲍氏三姐妹的生平都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其以鲍氏三女史的诗词为研究中心,家族研究为辅。国内关于鲍氏三姐妹的著作有施淑仪的《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对其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江苏艺文志﹒镇江卷》、《丹徒县志》等对鲍氏家族以及其诗歌都有一些详细的介绍。胡晓明、彭国忠主编的《江南女性别集》三编上册对鲍氏三姐妹及其诗歌有详细记录。后镇江市档案局王欣先生和鲍氏传人鲍善本先生主编的《镇江鲍氏名人诗词合集》,将鲍氏家族中的文学创作进行了整理。

国外关于鲍氏三姐妹的研究有同日本学者萧艳婉的一篇论文《鮑之惠の生涯とその紀行詩》,这篇论文主要是研究鲍之蕙记游诗的特点,并从记游诗中得出关于鲍之蕙的一些生平资料,以及在记游诗中体现出的人生态度与文学思想。其他关于鲍氏家族的介绍并未涉及。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鲍氏三姐妹作为清代江南地区文学家族中的才女,其创作的诗歌及其生活环境有很大的研究价值。首先,是对镇江地方文化发展的意义。镇江历史悠久,古称润州、京口,清代称镇江府。镇江人才辈出,在古代出现过大量的文人才子,其中尚有不少闺门才女。鲍氏三姐妹便是清代镇江著名的才女。对鲍氏家族成员的诗歌创作的整理和解读,也是在继承和发扬镇江的文化。近年来,学术界对江南地区女性文人的研究颇多,特别是苏州的女性作家以及杭州嘉兴的才女。相比之下,对镇江历代的文化女性研究较少。鲍氏家族人才济济,不管是为官还是为学,对镇江当地的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通过研究其家族对女性文人培养的影响,符合镇江文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下对女性的要求。

其次,对女性文学的价值。女性文学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篇章。从《诗经》中的女诗人到汉代的卓文君,从东晋的谢道韫到唐朝的鱼玄机、上官婉儿,从北宋的李清照到明代的沈宜修、柳如是,而清代的女性文人更是占到了整个古代才女的半壁江山,女诗人层出不穷,名门闺秀更是比比皆是。但是,总体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中,女性文人的数量屈指可数。女性文学很难在文学史上立足,近年来,文学界掀起了研究女性文学的高潮,众多的明清女作家被挖掘出来,她们的诗词为女性文学的发展增添了不少的色彩。现在学术界研究鲍氏才女的并不多,其诗歌以及家族文学都还需要更多的知识分子去探索。鲍氏三姐妹的文学素养深厚,作为江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家族女性文学团体,其文学作品多,研究的意义也更大。同时,其还可以为当代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不同的参考样本,寻找一条女性日常的文学景象。

最后,对社会的价值。女性创作是时代文明进步的符号,清代江南众多文学家族女性群体的涌现是清代历史上独特的社会现象。女性文人通过多样化的个性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追求爱情的自由到爱国情怀的表达,不同的作品反应出来的主题体现了女性个体生命奋斗的历程。通过对鲍氏家族文学女性的探究,深入挖掘其不同的人生价值追求以及家族对其生命旅途的影响,虽然身处封建社会却仍能为我们展示出封建女性的内心和价值,指引当代女性摆正女性抒写的正确位置,创造出女性书写的独特价值。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研究家族生活对鲍氏三姐妹诗歌成就的影响。从鲍氏家族成员入手,分析鲍氏三姐妹的文学环境,以及家族环境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再通过鲍氏才女的诗歌创作探究其文学价值,包括对镇江地域的文学影响、对女性文学创作的借鉴和对封建社会敢于反抗的女性的推崇。

首先,鲍氏家族成员的宏观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 文献收集和文献解读法:搜集、整理鲍氏家族的诗词,特别是鲍氏三姐妹的诗词。通过研读鲍氏才女的诗词,更加深入了解日常生活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 比较研究法:对鲍氏三姐妹不同的诗歌风格、内容进行比较,寻找出她们的共性和个性。

步骤

1. 查阅鲍氏家族的诗词文学,做好记录和分析。

2. 收集与论文需要有关的论文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

3. 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

4. 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

5.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4. 参考文献

[1] 娄欣星.从明清江南家族女性看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

[2]包润文.京口三诗人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

[3]娄欣星.论清代江南家族女性的书写空间[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

[4]王一帆.略论京口鲍氏三姐妹文学地位获得成因[J].文学教育,2018,(9)

[5]茆萌.略论镇江鲍氏文化世家及主要诗人诗作[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

[6]胡佳新.明清江南家族教育形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16.

[7]黄娥首.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心态与诗歌创作研究—以《江南女性别集》为考察中心[D].(硕士学位论文).江西:东华理工大学,2018.

[8]孙虎.清代代江南家族教育与地域文学发展关系探论——以嘉兴文学家族为中心的考察[J].苏州大学学报,2012.6

[9]孙虎.清代江南家族文学环境与文学创造力生成[J].求索.2012(12)

[10]罗时进,陈燕妮.清代江南文化家族的特征及其对文学的影响[J].江苏社会科学,2009,(2)

[11]管梓旭.清代京江鲍氏女诗人诗集版本考述[J].兰台世界,2015,

[12]高静洁,赵永源. 清代镇江鲍氏家族文学成就探略——以“京江前七子”之一鲍文逵为例[J].文教资料,2016,(10)

[13]李金坤.清代镇江文化氏族个性特征刍谈[J].江苏地方志,2013,(5)

[14]何忠华.文化家族的蒙学教育与文学养成[D].(硕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2018.

[15]蒋光年.一门风雅,以诗传家——读《镇江鲍氏名人诗词合集》随感[J].文艺论谭,2009,(5)

[16]王郦玉.从《江南女性别集》看清代江南闺秀的文学偶像[J].科教文汇,2014,(266)

[17]罗时进.地域文学研究的关键词——以清代江南为例的讨论[J].社会科学文摘,2019,(6)

[18]罗时进.家族文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问题视阀[J].中国社会科学,2012,(1)

[19]褚友翠.家与诗:略论清代中叶江南女性诗人的家庭角色与诗歌教养——以《江南女性别集》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20]张杰.明清江南地域社会才女群体现象的社会学研究——基于“陌生人”的视角[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大学,2012.

[21]徐雁平.清代文学世家的家族信念与发展内动力[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

[22]严程.清代江南知识女性的闺阁生活[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大学,2013

[23]罗时进.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7(3)

[24]刘合媛.清代中期京江鲍氏三女史诗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5]胡晓明,彭国中.江南女性别集三编上册[M].合肥:黄山书社,2008.

[26]罗时进.地域﹒家族﹒文学:清代江南诗文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7]鲍庆熙.新安鲍氏承风派支谱:正编六卷,副编I川卷,苗一卷,附录一卷,外徒鲍氏墓志叫卷[M].民国12年(1923)版.

[28]王欣,鲍善本.镇江鲍氏名人诗词合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29]杨积庆.江苏艺文志﹒镇江卷[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30]罗时进.记忆与再现:明清近代诗文研究论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8.

[31] [清]鲍之兰.起云阁诗钞四卷,京江鲍氏三女史诗钞合刻[M].清光绪8年(1882).

[32] 钟惠玲.清代女诗人研究[M].台湾:里仁书局,2000.

[33] [清]鲍之惠.清娱阁诗钞六卷,京江鲍氏三女史诗钞合刻[M].清光绪8年(1882).

[34][美]曼素恩.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5][美]高彦颐. 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6]凌郁之.苏州文化世家与清代文学[M].济南:齐鲁书社,2008.

5. 工作计划

序号

起讫时间

1

2022.11.42022.12.24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2

2022.12.25 2022.1.31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3

2022.2.1——2022.2.10

完成开题报告

4

2022.2.11——2022.3.15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5

2022.3.15——2022.4.20

完成论文初稿

6

2022.4.20——2022.5.20

完成论文修改稿

7

2022.5.21——2022.6.5

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

8

2022.6.5——2022.6.14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9

2022.6.15——2022.6.16

论文答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