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中国: 1900年,梁启超先生发表了《少年中国说》,而这篇文章的诞生也使 “少年主题”应运而生。他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提出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并将中国的现状比作老年人的态势,试图用中国的现状分析中国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了“少年中国”才是中国繁荣富强的基础。这一新颖概念的出现,可以说为新青年的觉醒指引了方向。两年以后,中国小说掀起了历史上的新篇—即“小说界革命”。虽然,梁先生提出的观点至今依旧争议不断,但是不可否认它是掷地有声的世纪之音,极大地警醒了世人,引起了青少年的深切关注。 五四运动的开始预示着“青春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学作品和思想观点的发表,青年人真正走在了历史的最前端,并用他们的力量引领了时代的风潮。于是,这支由广大青年形成的队伍在承担新文化运动重任的同时,更是成为了发展青春文学的主心骨,青春文学开始在历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青春文学作品产生,也与旧有的文学体裁展开了激烈对峙。五四之后的青年们在困顿和迷茫中不断追求进步,并且把“创造青春文学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作为目标,构造一个全新的文学标准,青春写作进入发展阶段。1999年《萌芽杂志》举办了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这次比赛也可以说是“青春文学”这一概念的萌芽,而在此之后,青春文学作为一种新式的文学体裁通过网络这一传播渠道迅速的在大众间普及,尤其是青少年间。其中以韩寒,郭敬明,辛夷坞等尤为突出。然而这一概念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市场引导方向问题,一直备受各方诟病。我们应该摆脱客观的引导,主观的臆想,试着在现今的社会及文学环境的大背景下面对一个真实的,中国的青春文学,接受,分析,改正其问题,并肯定其所能带来的文学价值。 20世纪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也带动了中国的文化体制的创新改革。随着新政策实行,作家、出版商、文学刊物等的资金来源也开始向市场寻求突破。大众文化的浪潮随着多元化世界的发展席卷而来,人们在物质文化的发展下更多的追求精神的需求,青年人的成长在稳定的外部环境以及教育被国家逐步重视的情况下得到高度关注,大量描写性与爱的都市情感,青年人的生活以及个人情感都被无限放大,如同被放在显微镜下一般。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大胆追求青春体验的独特写作视角,虽然也受到一定的争议,但仍然被广大人群所追捧。青春文学开始将自由,爱情,以及一切虚无却又美好的东西作为自己的写作主题,他们不再受制于历史条件。而新生事物总是有它的两面性,青春文学也同样如此,缺乏生命经验的支撑,经不起时间的冲刷便成了它的软肋,青春写作在迷途中困苦的挣扎。 (一)、缺乏内涵的叛逆美学 以韩寒、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作家在其早期的作品中,都充斥着浓厚的叛逆之风。韩寒在《三重门》里塑造了一个嚣张叛逆、向应试教育发起挑战的主人公形象,尽管80 后作家用叛逆的方式,敢于向成人世界发出了自己最真挚的声音,但这些声音始终缺乏理性,因为它们并没有体现出对人文世界的关怀,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批判。他们忽视了对意义和价值的探究,片面的隔断历史,以自我意识为准则将感性凌驾于理性之上,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幻想世界,品尝一己悲欢,这样的创作无疑是非常狭隘而缺乏内涵的。 (二)、商业化痕迹过重 近年来,随着《小时代》、《匆匆那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一系列文学作品用影视的方法和读者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使许多制作人和写作者都看到了一条潜力无限的生财之道,于是,越来越多的青春文学作品开始被搬上大荧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同时扩大了作品的宣传效果,加深了人民群众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人们能从观看影视作品中,更便利、快速地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内容,并引起他们对阅读原作的兴趣,进而对书本进行关注。 然而,在作家们名利双收的同时,这些文学作品却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商业化的标签。巨大的利益也使得青春文学市场鱼目混杂,有人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将一些夺人眼球的元素当做噱头加到作品中,违背文学创作的真谛。大多数时候,很多影视作品在改编时,由于利益和金钱的冲突,难免失去文学作品的本质—即纯粹与自然,从而走向快餐文化
。二.外国:本篇主要以日本青春文学为研究对象,从村上春树,吉本芭娜娜等人开始,日本的青春文学就在日本社会中广受欢迎,在“日本青春文学漫谈会”上 ,白烨先生认为日本80后青春文学作家与前辈作家有交流,而中国的80后作家与先辈作家没有任何交流。董炳月的阅读体会是青春文学脱离了国家、民族的概念,创造出东亚的青春共同体,让年过半百的自己也能够加入到阅读的队伍中去。竺家荣以一个译者的感受谈了日本年轻一代作家的文学魅力。尽管自己已不年轻,但是,他们年轻人的文学令人感动。王志松从日本私小说传统与青春文学的传承关系谈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这几个作家的小说与传统是断层的。他们从日本青春文学中读到了关注自我,关注细节,大胆面对自己的特点。 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村上春树作品进入中国文学市场,1989年漓江出版社刊行了林少华译本的《挪威的森林》,对中国的青春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在中国甚至有6个翻译版本。村上春树的作品辞藻华丽,充满了都市时尚色彩,其中的爱情也是颓废而自由的。可以说,村上春树文字中的无奈,颓靡,孤独对中国的青春文学产生了扩散性的影响。以致于在之后的中国青春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的气质。 2000年,日本移动运营商开始为10至20岁的青少年提供在手机网络上发表小说的机会;这种由青少年用户自己编写、目标读者也是青少年用户的小说,读者们一边读一边就随时发表感想,作者们则一边对读者评论做出回馈,一边对故事剧情做出适当的修改,就这样创建了一个由作者和读者互动共同完成故事的崭新模式。这种小说的特点是,情节化强烈、片段式、短句、几乎没有描写性质的文字,备受日本年轻人追捧,几乎形成了全民参与、推荐、转发、讨论的热潮。力挺这一文学样式的一个典型说辞就是,“大家都很累,谁要读那些深奥复杂的小说啊。手机小说是和我一样的身边的人写出来的,也许我也可以尝试写一个。”
而日本青春文学能被广泛接受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第一,日本文学界对青春文学的支持,日本有很多的奖项都用来鼓励青春写手的继续创作,比如芥川奖,泉镜花文学奖,岛清恋爱文学奖,就是为了鼓励纯文学新人作家而设立的,青山七惠就是凭借《一个人的好天气》拿到了芥川奖;第二,日本的青春文学所受的市场影响少,日本的青春文学纯文学性比较强,比起商业性更注重艺术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青春文学一向被诟病的弊端之一“缺乏深度” 目的及意义 1,日本青春文学有着独特的形象,“清新隽秀的美学趣味,大胆写实的创作风格 ,执着敏锐的思想追求,”日本青春文学在继承了日本“物哀”的传统之外,还传达了年轻一代的心声,可以说起到了一种桥梁的作用。我觉得对于日本青春文学的研究,既是对过去文学作品的一种总结,也是对未来新作品出现的指引。 2.很早之前,青春文学并不能作为一种文学概念被提出,因为内容的低俗性和文学性的缺失,并不被文学人接受。近年来,随着韩寒,郭敬明等青春写手的出现,中国的青春文学逐渐走向了人们的视野,但是这也是昙花一现的事,长期以往下去,青春文学的市场终究会成为一场泡沫。在这方面上,日本青春文学比我们做的好得多,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国人作者发掘到日本青春文学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并加以己用,使这个文学概念一直保留下去,并且逐渐的,不再成为低俗文学的一种代表。 3. 据日本官方统计,15至34岁的短期雇工在1996年到2004年之间翻了一番,达21.4万人。调查也显示,打零工的人收入不稳,结婚生子的机率大减。这样的社会问题引起了作家普遍的关注,青山在《一个人的好天气》里就讲述了知寿这样一个飞特族女孩成长的故事,并且希望能通过这个女孩最后成功的走入社会的结局来给同样的人以鼓励。其实这种“社恐”症状在中国也并不少见,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方面,使这种情况得到稳妥的处理。正如青山七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你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青山七惠在《一个人的好天气》中描绘了一个飞特族女孩的生活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内容却很有深度。青山在小说中继承了日本传统文学的色彩,,风格干净,笔触清新,善于描绘内心细腻的活动,将主人公知寿学着在人生无尽的空虚,冷漠,孤独和遗忘中活下去这一过程写的分外细致。所以,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三个,一个是日本青春文学能产生并且走向良好的原因,包括民族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二是通过主人公形象及其内心活动变化来分析青山在文中强调的“走出去”,以及她在文中教会我们的如何“走出去”。三是《一个人的好天气》是青春文学的一个典型代表,我想将之与我国的青春文分产生出 学相对照,借此在帮助更多人了解日本青春文学的同时也能意识到中国的青春文学作品的缺点所在,使中国的青春文学也能成为被广泛接受的文学形式。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范读文本法:阅读文学作品及相关叙事理论,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
2、精读文本法:仔细阅读小说文本及相关叙事理论,将小说的叙事策略分条列出。
4. 参考文献
[1]一个人的好天气(M),青山七惠,竺家荣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2]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M].韩寒.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公司,2010.
[3]物哀与幽玄(M),叶渭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18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18年2月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18年2月至3月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