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亦舒笔下的女性形象开题报告

 2022-12-21 16:20: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自亦舒撰写小说以来,她的作品就被频繁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如《我的前半生》、《喜宝》、《玫瑰的故事》等,均为大众所津津乐道。其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也成为学术界追逐研究的对象。

当前,国内关于亦舒小说的研究,有从性别角度对其创作的小说进行文化价值判断与解读的,如西南师范大学周霜《香港都会女性的代言人一亦舒论》主要运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亦舒作品中女性的独特性进行分析与评述。有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表现生活在城市背景下女性独立的生活状态的,如张庆玫《论亦舒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有类似于钟晓毅的《亦舒传奇》这种半作家传记半作品赏析式的研究亦舒的著作。在其专著《亦舒传奇》中,钟晓毅主要对亦舒作品主题进行研究,包括女性主义立场和女性形象塑造。钟氏认为亦舒以真实独到的女性经验,解构了男性文学中的女性神话模式,对男性霸权主义予以批判,并通过挖掘男性劣根实现对女性的礼赞。还有通过研究港台女性作家来研究亦舒的,如王确的《香港女性作家的女性关怀》。在研究亦舒的爱情观时,学者王剑从主张亦舒的爱情观是悲观主义的,对爱情持怀疑和害怕的态度。张秋蕙则认为亦舒的爱情观仍是反映女性不断寻找男性的过程,在精明能干的外表下,甘愿为爱情无私奉献的的女性美仍是她们性格的主宰。在关于亦舒小说里女性意识的研究中,钟晓毅认为亦舒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她在作品中一针见血的描绘了真实的女性经验,将女性的命运,她们的心理和生理自然地反映出来。而林芳玫则认为亦舒并没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因为社会结构与社会制度对女性的影响并不在她的讨论范围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亦舒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亦舒笔下女性形象的具体特征和对亦舒笔下女性形象的现实思考三个方面来分析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首先,从赵稀方的《小说香港》中挖掘亦舒小说中女性的生存状态。赵稀方的《小说香港》中以赵稀方的观点来看,香港因曾深受殖民文化的浸染,带有浓厚的西方思想,其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发生巨变,香港由此成为最具现代气息的大都市。在这种现代意识浓厚的氛围中,女性极力争取独立自主,但依然无法摆脱出身的平凡、高消费的都市生活和家庭与事业的艰难抉择,而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就是在这种矛盾与纠结中挣扎。由此看来,亦舒笔下的女性尽管是事业上的女强人,个性鲜明,女性意识强烈,但内心依旧存在脆弱的一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找研究香港文学和亦舒小说的专著和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及相关文献书籍等,对亦舒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2、浏览法:浏览各个网站,如中国知网、爱学术等查找研究亦舒笔下女性形象的相关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亦舒:《我的前半生》[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2、亦舒:《喜宝》[M],海南:南海出版社,2002年

3、亦舒:《玫瑰的故事》[M],四川:天地图书出版社,1981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确定论文选题,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2、2022年2月至3月: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