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著,成书时间前后约四十年,共四百九十余篇,作品思想丰富,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是我国文学史上受到高度评价的一部作品。论者称其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之王”、“文言小说的艺术巅峰”,是文言小说的“一个总结”,鲁迅先生在《小说史略》中称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用传奇方法来写志怪小说),这些都是从小说的角度来评价《聊斋志异》的,研究的文章也是瀚如烟海。世界上一些有影响力的百科全书却是从散文的角度来评价《聊斋志异》的。《英国大百科全书》称《聊斋志异》是;“一部散文小说,它集成了中国古代散文的传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法国大百科全书》称《聊斋志异》的语言是:“卓越的、有力的,达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高峰。”从本质上来看《聊斋志异》是一本杰出的短篇小说集,但是他的语言上,笔法上又是散文一般的优美,《聊斋志异》中的篇章多数思想深刻,艺术成就高。 目的:本文将从散文创作的欣赏角度对部分篇章的构思,意境,语言,人物形象等进行分析述,揭示其作为散文小说集的独特的散文艺术魅力。
意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语言优美,构思精巧,极其散文化的语言描写了生动的人物,优美的意境,社会现实,人情冷暖,阐明自己观点和抒发议论的语句使其具有明显的散文性,既有古典散文的美,又有自己的主张,既有细节的描写,又描述了现实中大环境,所以说《聊斋志异》是中国历史一部非常有意义的散文艺术杰作。通过研究这部作品中的一些散文篇章区分出小说与散文的具体差异,将一些不是小说的散文从作品中分开,有利于更好地研究我国明清时期的古典小说发展史和演变规律。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一:解释什么是散文集,根据一定的文献研究,区分小说和散文的依据;
二:跟《聊斋志异》同时期的作品比较,跟前时期的作品比较,得出《聊斋志异》的特点;
三:根据各种比较做出解释说明。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
找出《聊斋志异》中的散文篇章进行分析;
-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根据文献中的描写,进一步对《聊斋志异》散文性的特点进行论述;
-
经验总结法,其他文学作品散文性的研究有利于探知《聊斋志异》的散文性特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4. 参考文献
[1](清)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2](清)袁枚.子不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工作计划
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022年2月,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2022年2月到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