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生平与思想研究开题报告

 2022-12-20 23:09: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吕碧城(1883年-1943年),行名贤锡,后更名碧城,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后改号圣因,晚号宝莲居士,法号曼智。安徽旌德人,中国作家、词人、教育家、政治人物。她提倡女学,是素食主义者和动物保护主义者,佛教居士。她是20世纪在欧美提出禁止杀害动物的先驱者之一。

现阶段对于吕碧城的生平研究有刘纳著的《吕碧城评传》以及王忠和先生的《吕碧城传》。吕碧城的女学、佛学思想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术界对于吕碧城思想的研究逐渐的透彻,对其思想的研究也趋于完整。淮北师范大学的傅瑛教授对吕碧城的政治思想、女性文学进行研究,著有《探究吕碧城》、《吕碧城及其研究》《关于吕碧城研究的几个问题》等学术性论文。

在学术界,关于吕碧城终生未嫁遁入空门这一点,各学者也是各抒己见。学者止庵认为止庵认为,吕碧城终生未嫁的原因在于经济权,有才,有名,有财,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没有当时女性结婚的理由——找个男人养着,她没有结婚的实际需要。而车晓勤在她的《女性生命的明悟?抑或悖论》中提到吕碧城终生未嫁是因为其孤傲偏执、刚愎自用的性格。这一性格的形成与极致发展使吕碧城逐渐隔膜于社会人群之外,脱离了社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拟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写吕碧城的人生经历。她幼时父亲、兄长的过世使得她和母亲没了依靠,逼迫吕碧城开始她的蜕变,进一步写道她成为袁世凯秘书之后又一层的改变,其中还包括秘书工作所必备的能力。本章还写了吕碧城一生中的几段感情经历以及她终生未嫁的原因。

第二章主要写吕碧城女学思想及其教育实践。首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吕碧城的经历来解释吕碧城女学思想诞生的缘由,再从“德、智、体”方面讲述吕碧城女子教育内容和管理,并延伸出其对当代女子教育的启发,重视教育对女性个体发展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传统的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整理和分析,掌握各种原始材料,了解历年来学者们对人物的评价。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吕碧城具有代表性的词和文章的研究,了解她的文学情感以及她的生平经历对其文章诗词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叔炎.许你一生,碧色倾城:吕碧城传[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7

[2] 吕碧城.吕碧城诗文笺注/李保民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8

[3] 王忠和.吕碧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2022年11月至2018年1月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18年2月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18年2月至3月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