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3 10:41: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期的背景下,不论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还是一年一度的人民代表大会,都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目标。提供义务教育服务,是国家法定的、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责;但校外的教育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大争议,调查校外教育家长满意度,了解公众对校外教育人员的满意度水平,不仅能了解一定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也能明确公众不满意、欠满意所在,更能为教育找准发力点,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南京经济发展相对发达,作为我国的一直以来的文化之都,一直有着较高水平的教育以及完善的政策体系,但对于校外教育的争议也是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达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了解该地区教育的满意度状况,发掘问题原因,精准施策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立足相关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对当地校外教育满意度展开调查,旨在发掘校外教育更假设层次的问题,使得教育这一关乎民生大计的话题有据可依。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南京市校外教育家长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本文在对国内外教育满意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在顾客满意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教育公平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相关政策和地方实际情况,初步建立了南京市地方校外教育满意度的测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政府政策维度,教育机构管理维度,校外教育人员综合水平维度,教学效果维度。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由此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经济竞争,更是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综合竞争,城市间的资源争夺从过去的招商引资为主转向招财引智为主城市聚集要素的方式,由过去先引资引人再建设治理转向先建设治理再引人引资。因而由城市经济实力建设品质服务项目的文化底蕴等诸多因素集合而成的形象魅力,成为城市竞争力的直观体现,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充分而均等的供给是当前城市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各城市增强吸引力的潜在重大机遇。城市管理者应该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作为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塑造城市魅力形象的主要方式摆放到发展战略的优先项上来。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一直以来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很多方面无法顾及,为了提升教育水平,中国一直以来都在向着人民群众满意的方向提出改革、出台政策。我国的教育指标体系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尚未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指标体系,多停留在对教育现象的一-般性描述层次。1982 年我国开始加大教育统计的力度,建立了包括“教育机构, 教育对象、教育经费投入、教育基础设施、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科学技术活动。勤工俭学活动等”七类九十项的教有统计调查指标体系,这些原生性指标侧重于对教有现象的数量型描述,难以解释教有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层次问题。1991年又建立了包括“ 综合教育程度、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教育状况和教育科学研究”4类77项的教自监测指标体系。总体来看,我国的教育指标多为教育统计数据的集合,各指标间的逻辑关系松散,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也缺乏相应的概念框架,反映和描述教育产出和效率的指标所占比例极小。随后,国内学术界在系统介绍和引进国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自身研究需要又开发了主题多元,种类繁多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教育公平指标体系和区域教育均衡等其他主体的指标体系。我国于二十世纪初始,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教有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2001 年袁本海和谭松华开发了一套来具定量和定性指标的用于测评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指标体系,其中定性指标主要有教育内容、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几个方面;定量指标主要有识字率、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中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平均教育年限、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等方面。以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的描述和揭示教育现代化程度的评价现状。2004 年李健宁提出了涵盖“动力系统、质量系统、公平系统”三大指标领域多个二级指标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从新的视角对教有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内涵进行了诠释,以新的概念框架对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开发和运用。2003 年杨东平构建了一套用于测评教育公平的指标体系,包括义务教育均衡指数、总体教育水平差异系数、高等教育公平指数、高中教育公平指数四个部分。 从总体的教育公平和各学段的教育公平两大方面四个维度宏观的揭示我国的教育公平实现程度。纵观国内各类指标体系,开始注意从理论上探讨指标体系,演绎模式与归纳模式并用,但是多数指标是从官方统计数据而来,反映教育政策及热点问题的指标较少,而且多是从理论上建构教育指标体系,从实证角度建构指标体系并将其用于实践研究的较少。

国外:国外教育指标体系研究述评美国社会指标运动是研究国外教育指标的来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为评估航天计划为美国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委托美国艺术和科学院进行了项目调查,并出版《社会指标》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英国社会指标运动的开始。但是,该项目并未采用系统理论和方法界定问题和寻求证据,也并未对航天计划为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进行准确评估。于是,引发了各国社会各领域对指标的研究,教育必然也位列其中。教育指标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只是作为社会指标的-部分进行研究。1975年在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任职的Mary Golladay主编并出版了《教育状况》一书,1987年11月联合国秘书处携美国教育部在华盛顿联合组织并召开教育指标国际会议。该书的出版和后续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教育指标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随后,一些国家和组织纷纷建立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指标体系。国际组织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建立的指标体系、世界银行建立的指标体系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的指标体系为典型代表,发达国家则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1992 年OECD的《教育要览》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思想基础,以CIPP模式为理论框架,建构了“教育背景--输入与过程- --教育成果'的指标体系,这是世界上首套较为完备的国际教育指标体系,虽然后来历经调整与修改,但基本遵照此分析框架,注重从经济学视角整体上分析教育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体变化。UNESCO采用系统模式建构指标体系,以一定理论为前提,通过演绎模式确定指标领域,再以归纳方法统计指标,并加以归纳整理形成涵盖“教育需求、入学和参与、教育供给、教育内部效率、教育产出”五部分内容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最大的特点是理论基础较强,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严密,但是指标数量较少难以完整全面的描述整个教育发展的状况。世界银行在《世界发展报告》一书中以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依托建构了包括“教育投入、学生受教育机会、教育成果、性别与教育、教育效率'五方面的综合性指标体系,服务于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指标内容和表达简明直观易为公众理解,且数据收集渠道稳定可靠,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理论支撑,指标间的逻辑关系缺乏内在统一性。美国在《教育情况》报告中引入的教育指标体系是由“教育指标专门研究小组”系统开发的,具体包括“学生学习结果。入学准备、教育机构服务质量、教育与经济生产力。学习的社会支持、教育公平性”六各方面。以教有热点问题为着眼点,以政策导向为依据,但也存在指标见逻辑关系不严密的缺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选题、与老师的反馈

二、2022年2 月28日完成开题报告、研究方法以及大纲

三、2022年4月30日前修改并定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茂聪,尹光奇,杜文静.“双减”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机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31-37.

[2]肖慧.“双减”要落地,家庭教育要跟上[J].教育科学论坛,2022(08):1.

[3]王峰. 研究机构发布“双减”成效调查报告: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建议升级课后服务内容[N]. 21世纪经济报道,2022-03-03(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