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上海纪录片在反映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功能,并以《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为切口,就上海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理论、历史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作为个体影像的《毛毛告状》与作为集体影像的上海纪实频道点面结合,与上海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互文。在此基础上,厘清纪录片与国家发展的显在关联,延展纪录片理论、更新纪录片创作方法,不仅为上海纪录片的未来创作提供重要的学术参照,还为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未来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在于推动纪录片塑造城市形象、国家形象理论的发展:通过对《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三部纪录片中上海城市影像元素的内容分析,对九十年代以来上海纪录片和上海城市的发展变迁有一个全面细致的把握,纵向比较城市发展进程中纪录片城市影像元素的变化,探究上海纪录片发展史与上海城市化发展史的互文关系,厘清纪录片与国家发展的显在关联,基于此建构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叙事理论框架,归纳并发展纪录片在呈现国家形象方面的理论。
本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探索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创作实践范式:通过对《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三部纪录片中城市影像元素的整理、分析,发现上海纪录片建构上海城市形象的影像叙事程式化方法,归纳出时间系列式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叙事理论框架,从而对未来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实践提供重要学术参照,也为2023年《毛毛一家三十年》的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 理论层面 分析《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三部纪录片的纪实美学和叙事特征,探究其对纪录片理论的运用和创作手法的创新,发现上海纪录片建构上海城市形象的影像叙事程式化方法,基于此建构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叙事理论框架,归纳并发展纪录片在呈现国家形象方面的理论。 2. 历史层面 采用内容分析法探究《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三部纪录片中上海的城市影像元素构成,分析上海纪录片中城市影像元素的展演、衍变与特色,探究上海纪录片发展史与上海城市化发展史的互文关系,厘清纪录片与国家发展的显在关联。 3. 实践层面 基于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叙事理论框架以及纪录片与国家发展的显在关联,对未来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实践提供重要学术参照,也为2023年《毛毛一家三十年》的纪录片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探究《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在呈现国家形象方面的纪录片理论运用,发现上海纪录片建构上海城市形象的影像叙事程式化方法,基于此建构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叙事理论框架,归纳并发展纪录片在呈现国家形象方面的理论。 2. 分析上海纪录片中城市影像元素的展演、衍变与特色,探究上海纪录片发展史与上海城市化发展史的互文关系,厘清纪录片与国家发展的显在关联。 3.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纪录片未来呈现国家形象的实践提供重要学术参照,也对2023年《毛毛一家三十年》的纪录片创作提供建议与参考。 (三)写作提纲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1. 内容分析法 以镜头的展演符号为分析单位,梳理《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三部纪录片中上海城市影像元素的构成,形成样本框,对所有样本进行分类和编码,制作编码表,根据类目分析数据。 2. 程式化叙事的经验主义方法 对《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三部纪录片进行程式化叙事分析,即从“建立上海城市背景框架”“精细化生产迎合受众”“对故事的详细性描述”以及“象征性符号和情感化符号”等四个维度,对《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进行深入解读。 三、对《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三十年》的内容分析 四、对《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的程式化叙事分析 五、结论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关于上海纪录片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其历史发展与沿革,也较为详尽地分析了上海纪录片的纪实美学、叙事特征等创作手法,同时着眼于其当下的市场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其中,关于上海纪录片城市形象建构和美学特征的研究对本文的研究具有借鉴价值,但其视角鲜有将上海这座中国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放置于国家形象层面进行分析,也未能深入探讨上海纪录片在海外传播之广的原因,更没有提及《毛毛告状》在建构上海城市形象问题上的“典范”价值。微观层面而言,《毛毛告状》系列纪录片既呈现了上海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又反映了上海二十年的时代变迁,因此对《毛毛告状》的研究能够弥补其他上海纪录片对上海城市形象建构的缺憾。 关于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宏大题材纪录片中呈现出的国家形象,但也有少数学者关注九十年代新纪录运动中独立纪录片对底层边缘人的书写。一方面,双方学者论点不一,有学者认为,独立纪录片的创作对国家形象的立体化呈现和可信度有加分作用,但也容易被过度放大,对国家形象的建构造成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关于上海纪录片建构国家形象的研究也较少,关于《纪录片编辑室》建构国家形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而上海纪实频道《纪录片编辑室》的纪录片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对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由此可见,其研究空间大、研究价值高、研究意义强。 直至目前,主流的戏剧与影视学论文对《毛毛告状》的关注较少,但少量的研究皆具有较高质量,其研究视角独特、视角切入较深,同样也能为本研究的视域拓展提供重要参照。一篇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吕新雨教授写作的评论《“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另一篇是编导王文黎在拍摄《毛毛告状》后写成的拍摄手记《我的朋友赵文龙》。两篇文章视角独特,分别站在谌孟珍和赵文龙的角度,分析了造成其行为的深层社会原因,反映了上海城市化进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可以为本文的研究背景提供参考。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0-2022.12选题、开题报告,观看《毛毛告状》等上海纪录片,搜集分析相关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 2022.01进一步搜集、分析文献,修改文献综述,优化研究框架。推进上海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历史研究,复看《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等上海纪录片,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中的上海城市影像元素构成,观察其城市影像元素的展演、衍变与特色,探究上海纪录片发展史与上海城市化发展史的互文关系,厘清纪录片与国家发展的显在关联。 2022.02-2022.03深入推进上海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究《毛毛告状》《毛毛十岁》《毛毛一家二十年》在呈现国家形象方面的纪录片理论运用,发现上海纪录片建构国家形象的影像叙事程式化方法,基于此建构纪录片呈现国家形象的叙事理论框架,归纳并发展纪录片在呈现国家形象方面的理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对2023年《毛毛一家三十年》的纪录片创作提供建议与参考,并形成完整的学术论文。 2022.04-2022.05反复修改论文初稿,查漏补缺,定稿,查重,毕业论文答辩。 |
5. 参考文献
[1]何苏六.中国电视纪录片史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方方.中国纪录片发展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3]李涛.源流与嬗变:上海纪录片百年史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21.6. [4]黄新炎. 上海纪录片研究(1980-2017)[D].苏州:苏州大学,2018. [5]章雄.纪录片中的上海城市形象研究——基于六部上海题材纪录片的考察[J].电视研究,2020(04):82-85. [6]王冬冬,安琪.镜语中的他者与漂浮着的城市——两部上海城市印象纪录片的文化品格塑造分析[J].艺术评论,2012(09):79-83. [7]曹志伟,徐国源.民族志式的城市纪实:兼论《纪录片编辑室》的纪实美学[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5):122-126. [8]冯芹.中国农民现实生活的互文表达——以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和《城市边缘》为例[J].当代电视,2018(04):49-50. [9]王冬冬.基于城市文化特征的海派纪录片及物性叙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1(02):48-55. [10]苏凡博,赵艳明.社会现实类纪录片栏目的挑战与应对——以上海纪实频道《眼界》为例[J].中国电视,2013(08):64-67. [11]邢虹文,黄小飞.回归传播主体 掌握话语平台——SMG纪实频道《眼界》栏目运作模式探析[J].电视研究,2011(08):69-71. [12]赵瑜.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视阈下的国家形象建构[J].当代电影,2012(08):58-63. [13]刘煜,张红军.政论纪录片塑造国家形象的多模态话语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40(09):118-122. [14]余会春,李星龙.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纪录片中的国家形象建构研究——以纪录片《一带一路》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20(06):137-143. [15]劳郡.技术媒介视域下的真实与真诚——“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中国家形象的塑造艺术[J].声屏世界,2021(02):79-81. [16]王擎,揭其涛.认同、叙事与国家形象:抗疫纪录片的媒介仪式建构分析[J].新闻春秋,2021(01):53-58. [17]唐伟哲,刘永宁.抗疫题材纪录片的国家话语研究[J].当代电视,2021(07):83-87 107. [18]杨晟. 外国人在华拍摄纪录片中的中国形象研究(1949-1976)[D].暨南大学,2017. [19]武新宏,吴保平.后疫情时代纪录片“他塑”中国形象——以日本导演竹内亮中国疫情题材纪录片为例[J].电影新作,2021(04):83-87. [20]李丹颖.“污名化”下的国家形象传播路径突破研究——以BBC纪录片《中国人要来了》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04):34-35. [21]吕新雨.“孽债”:大众传媒与外来妹的上海故事——关于电视纪录片《毛毛告状》[J].天涯,2006(03):4-19 1. [22]《纪录片编辑室》栏目组.目击纪录片编辑室:告诉你真实的故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1.1. [23]Lai Dan. An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of Chinese documentari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A].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 Design,Musicand Culture(ADMC 2019)[C].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电子技术国际学会(Computer Science andElectronic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Society),2019:4.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