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交媒体使用的边疆民族地区家、校沟通研究——以新疆特克斯县某小学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7 09:04:5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与媒介技术的发展,边疆地区受众不再满足于平面化的信息供应,而是转向更加多元的互联网。边疆偏远地区中小学为增进家、校之间的及时沟通并使老师和家长进一步的了解学生情况、方便交流行事从而也开始逐渐使用到了各种相关社交媒体。笔者作为就读于新疆特克斯县第五小学三年级的弟弟的家长,从班级群里不断地接收到老师下发的通知或任务,并按时完成。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从小接受民语言教育的家长因汉语水平有限,难以及时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相应的任务,导致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一些冲突矛盾。

社交媒体的应用本是为了方便家与校之间的行事,但在以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它并非只起到积极作用,同样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很多文化程度并不高或者从小接受民语教学的家长带来困扰,同时孩子也会受到不利影响,导致教师对孩子的不重视和孩子个人对学业的怠慢。

由此,本研究主要依托民族志方法,尝试以家长视角去看待社交媒体在边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利、弊,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社交媒体在新疆民族地区小学校园的普及过程和应用领域;

2.社交媒体使用对于新疆民族地区家、校沟通关系的改变;

3.社交媒体对于新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或教育方式的影响;

4.社交媒体普及运用过程中的困境以及家、校双方的应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通过社交媒体让学校与教师更大程度的关心到少数使用存在困难的家长群体?

2.如何使教师和家长努力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

3.如何让孩子不受媒介因素影响顺利进行学习生活,避免不被老师重视与鼓励?

写作提纲:

一、引言

1.介绍课题研究对象

2.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二、边疆地区社交媒体的使用现状

三、新疆特克斯县第五小学某班群里的纪实情况分析

1.教师与家长存在的矛盾冲突

2.造成这种矛盾不断发生的原因所在

四、对部分具有代表性家长进行访谈

1.家长对家、校通过社交媒体交流的看法

2.家长存在的困难诉求

五、总结分析结果

1.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措施

2.总结收获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力量如何更好地作用于学生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所关心的问题。随着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逐渐推进,普遍认为在当今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教育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还需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配合。其中,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活动主要的两个场所,在对学生的教育上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两者合力将会产生更大的教育力量。因此,教育各界对“家校沟通”这一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不同国家的不同学者对家校沟通的各方面也都有着不同的解读。

一、关于家校沟通政策法规层面的研究

马云荣和王建平于2004年发表的一篇名为《美国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研究动态综述》中指出,美国颁布的《教育目标2000》中就曾呼吁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之间的沟通合作,以便使家长可以更多地关注、了解学生在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并通过对家长参与教育的方式、家长的态度、家长参与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等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家长在参与教育的方面形成了三个研究领域的结果,分别是描述性研究、危机性研究以及结果性研究

199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指出要形成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第五大点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中说明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共同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政策法规的颁布给家校沟通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障,让家校沟通能够更好地开展。

二、关于家校沟通学者方面的研究

1.理论基础:纪阳在论文《小学低年级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现状及改进对策研究》中写到,社会互动理论的观点:互动是人际交往中最本质的东西,互动的核心则是相互间的依赖即“相倚”,而人际互动的这种相椅可以分为四种情况,分别为反应性相倚、彼此相倚、非对称性相倚和假相倚。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家校沟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展,所以学校和家庭之间应实现彼此相倚的互动,家校双方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制度、机构的建立:陈峥、王建梁在《家校合作的纽带——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研究》中提到由于美国重视家校的教育合力的作用,自1897年起逐渐创建了全国性的家长教师联合会、州家长教师联合会以及地方性的家长教师联合会,虽然各机构的职能大小不同,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可以使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为只倒向一方的教育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效果。

3.学者的探索研究:张维君在文章《近20年我国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指出,经过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目前我国的家校沟通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分别是教师与家长对各自的责任认识存在偏差;教师与家长的相对地位实质上并不相等;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常常表现出单向交流的倾向;家长在与教师进行沟通时缺乏话语的主动权,以及家校沟通的形式单一、沟通渠道不通畅等。总体来看,可大概将我国已有的关于家校合作沟通的研究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们经过长期的摸索而得到的工作经验总结,第二种则是我国教育学、心理学的专家学者提供的一些理论上的探讨。

以上研究表明,国内外的学者们对家校沟通不仅在理论上进行了研究,还尝试在实践中探寻家校沟通的有效途径。总体来说,学者们对家校沟通的研究在广度、深度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对沟通的方式方法的研究上,学者们提到的实施方式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可以适用于任何小学,还需各位老师根据自己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来探寻切实可行、有效的家校沟通的方式,使教育的力量发挥到最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通过在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找和阅览相关的书籍文献,通过摘录,整理,总结进一步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及目前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理论。

2:多与指导老师进行交流沟通,确定文章的整体思路。

3:理论逻辑分析,结合以上的基本工作,通过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给出完整的论文。

进度计划:

1.2022年12月10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2.2022年12月10日——2022年1月20日,观察家校联系微信群内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对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加以记录并作为参考资料。

3.2022年1月20日——2月20日,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并找几名学生家长进行线上或线下访谈,继续收集获取相关信息,再加以整理归纳。

4.2022年2月20日——3月20日,进行论文写作,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2022年3月20日——4月20日,完成论文最终修改、定稿工作。

5. 参考文献

1.毛清芸, 王洋. 空间与秩序:微信媒介场域内家校信息传播的网络民族志[J]. 教育科学研究, 2020, 000(006):77-84.

2. 段永杰. 网络民族志:如何探究在线社群的意义生产与文化构建[J]. 青海民族研究, 2019, 30(1).

3.张媛, 王丽霞. 一种方法的反思: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民族志研究[J]. 民族论坛, 2017(04):54-58.

4.李霞. 关系的隐喻与延伸——一个微商群的网络民族志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36;No.186(05):44-50.

5.毛清芸. 教师实践逻辑:意蕴、生成与反思[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00(004):47-52.

6.黄河清, 马恒懿. 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4):23-29.

7.黄蓓蓓, 张利. 浅议班级微信群在学生管理中的利与弊[J]. 山西电教, 2016(4).

8.蒋建国. 微信群:议题、身份与控制[J]. 探索与争鸣, 2015, 000(011):108-112.

9.詹恂, 严星. 微信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 35(012):112-117.

10.傅健利. 论家校微信交流冲突中教师的角色担当[J]. 师资建设, 2018(6):40-47.

11.牛耀红. 社区再造:微信群与乡村秩序建构——基于公共传播分析框架[J]. 新闻大学, 2018, 151(05):89-98 15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