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开题报告

 2023-01-31 09:26: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其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为此,中央19次出台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发展明显落后。2017年8月份据海关部门统计发现,我国农业产业的对外依存度迅速提升,主要农产品的进口占国内产量的比重重现高位,其中粮食进口总量可能达到1.32亿吨,粮食自给率降到82.3%;谷物进口总量可能达到2487万吨,谷物自给率降到的95.55%,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果本国的粮食产量连本国人民都供应不足,还需要依靠进口来补充,长期以往,我们必将受制于人。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发展农业。而农业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且有着不稳定的特性,其发展客观上需要财政给予支持,而近年来农业发展面临着国内农业现代化转变、国际市场上农产品冲击,农业发展更需要财政加大支持力度。但是财政政策支持和农业发展的契合需要时间过渡,在此期间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财政支农规模的确定、财政支农投入结构的合理安排、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绩效考察机制建立、财政支农政策从资金分配到投入使用一系列过程的监督检查机制建立等,这些仍旧需要我们去讨论解决。本文意在通过对既往财政支农政策的梳理,分析财政支农资金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财政支农资金政策,从而有利于政府更好的发挥其财政支持效用,推动农业现代化目标尽快实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 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入手,从理论上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目前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一)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公共产品理论阐述了为什么需要财政支持农业发展,即农业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当发生市场失灵状况时,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则需要政府介入,通过财政税收优惠政策、价格保护体系、相关扶持政策等来维护农业发展的正常秩序;外部性理论阐述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即财政支持能更好的解决外部性问题带来的农业供给不足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财政支农资金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现整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如下:

(一)有关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规模的相关研究

韩占兵(2016)详细论述了 1978 年-2013年我国财政支农的规模变化情况,认为财政支农资金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支出与财政对农资金支出之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前,确定论文选题《财政支农资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在收集相关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的写作。

2.2022年1月15日前,完成详细的论文写作提纲,经指导教师审阅修改后形成论文初稿;同时提交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3.2022年1月至3月,在此期间本人至少与指导老师联系指导4次,完成英文参考资料和译文并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赵洪丹, 朱显平.农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 [J].当代经济学,2015,(05):17.

[2] 马晓河,刘振中,郭军. 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思路与对策[J]. 宏观经济研究,2016,(07):3-12.

[3] 于苗苗,刘清军.中国财政支农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4,(20):188-19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