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国家水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河湖管理的新模式,于2016年全面推行河长制。
河长制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责任体系,落实河湖管理保护的主体责任,推进水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河长制以及相关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河长制的探索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共治视域下河长制的理论基础:分析多元共治理论、协同治理理论等相关理论,阐释多元共治视域下河长制的内涵、特征及现实意义。
2.我国河长制立法的现状:回顾我国河长制立法进程,梳理现行河长制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并对河长制地方立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和不足。
3.河长制立法现状的问题分析:从法律体系、权责配置、公众参与、监督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我国河长制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多元共治视域下河长制立法的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进行系统研究。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河长制、多元共治、协同治理等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河湖管理制度的实践经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比较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河湖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以及对我国河长制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识别问题不足,为提出优化路径提供参考。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多元共治理论引入河长制立法研究,从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治理机制等方面探讨河长制立法的优化路径,为河长制研究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2.研究内容的创新:(1)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河长制地方立法现状,总结经验和不足,为完善河长制立法提供参考;(2)深入剖析了河长制立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从多元共治的视角提出了优化路径,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研究方法的创新: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有机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对河长制立法进行研究,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晓兰,徐向东.多元共治视角下河长制的困境与出路——以江苏省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05):65-71.
[2] 王 斌,张 弛.流域生态治理的协同困境、成因及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03):1-9.
[3] 孙 涛,谷庆宝.论河长制中的公众参与路径[J].中国水利,2017(12):4-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