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征地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失地农民数量逐年增长,到2030年,中国失地农民将超过7800万,占到现有农民数量的十分之一。
[1]征地属于政府强制行为,往往涉及巨大经济利益,政府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身份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衡,补偿标准偏低,政府与农民信息严重不对称等问题,使得农民正常权益受损。
征地活动的开展伴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农民知识水平和权利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取各种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本研究结合理论与实际总结农民抗争的原因,重点关注征地过程中农民具体的抗争策略,根据策略激进程度划分为妥协策略、温和策略与激进策略。
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和STATA模型分析探究影响农民策略选择的原因,并将南京与淮安作为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异的两个地区进行对比,探讨分析经济发展程度有差异的地区对于农民行为选择有何影响,最终结合实际构建农民抗争策略选择的逻辑框架。
2.研究内容(1)农民抗争的原因及可能抗争的策略根据已有研究从农民自身,政府及社会三个角度总结概括农民抗争的原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本项目采用的研究方法有:(1)文献提炼与分析研究;(2)理论分析与层次构建法;(3)问卷调查法 ;(4)对比研究与STATA模型分析法。
(1)文献提炼与分析研究法由于掌握的经验和技术不足,需借鉴以往的学者,专家以及前辈对该问题研究的经验和技术。
通过阅读文献了解我国当前主流的土地制度,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农民行为选择等土地问题的研究情况。
4. 研究创新点
关于土地征收中农民抗争的研究,有学者从现行征地制度、补偿方案缺陷入手,探讨引发农民抗争的原因,总结农民抗争的特点,运用博弈模型构建农民维权的解释框架;有学者从社会学、伦理角度出发,对某一具体村庄进行实证研究,剖析农民抗争的心理;有学者对农民某一个或两个具体抗争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纵观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农民抗争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公开的集体行动,非公开的对抗研究次之,个体对抗研究较少。
其次,研究主要集中于抗争者采用何种武器或策略进行抗争活动、抗争或采取策略的成效、农民维权与政府维稳关系等,多属实证理论分析或描述性研究,很少有学者运用经济学知识研究。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3-2018.4.15:对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对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统计,确定逻辑模型,筛选农民行为选择的显著影响因素。
2018.4.15-2018.5.7:整理数据统计所获得的信息,构建农民行为选择框架图,撰写及修改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