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07“718”暴雨与2011“725”暴雨的天气学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2024-07-25 17:22:26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暴雨作为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灾害性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对于山东省而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背景,使得该地区成为暴雨灾害频发的区域。

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暴雨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灾害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暴雨一直是气象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在暴雨的形成机制、预报方法、灾害评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暴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暴雨的形成机制研究:学者们利用观测资料、数值模拟等手段,对不同类型暴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梅雨锋暴雨、台风暴雨、地形暴雨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山东省2007年“7.18”暴雨和2011年“7.25”暴雨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分析、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这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学特征对比分析:利用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和卫星资料,分析两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强度、时空分布特征、中尺度系统特征等,对比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在天气学特征上的差异。


2.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对比分析: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两次暴雨过程发生发展阶段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包括环流形势、天气系统、水汽输送等,对比分析两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开展研究:
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山东省2007年“7.18”暴雨和2011年“7.25”暴雨期间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格式转换、插值处理等,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基础。


2.天气学分析:利用天气学诊断分析方法,对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包括绘制天气形势图、分析降水时空分布特征、诊断中尺度系统特征等,对比分析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学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将山东省2007年“7.18”暴雨和2011年“7.25”暴雨两种不同类型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不同类型暴雨过程在天气学特征、环流背景、物理机制和成因等方面的差异,丰富了山东地区暴雨形成机理的认识。


2.结合天气学分析、数值模拟和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两次暴雨过程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更全面、深入地揭示暴雨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变规律。


3.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对两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并结合模式输出结果,深入分析暴雨过程中的物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提高山东地区暴雨预报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继松, 赵思雄.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J]. 气象学报, 2013, 71(5): 799-818.

[2] 郭学良. 一次罕见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J]. 气象, 2017, 43(1): 37-47.

[3] 周晓珊, 陈海山, 俞小鼎. 2016年7月18—20日淮河流域极端降水过程的低频振荡特征[J]. 气象学报, 2018, 76(2): 199-2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