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1)国内现状 我国假日制度经历了起步、增长、合成、变异和调整5个阶段。每一次变革,都会引起一系列反响,一石激起千层浪。无论从假日制度的核心追求,还是考虑具体的落实环节,都受到社会广大群体从社会、经济及文化诸多方面的关注[1]。假日出行难,到达景区进入难,拥堵现象十分严重,这让休假制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实施免收小型车辆过桥费政策后,假日出行更是出现了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现象,但出行人数确实增加了[2]。虽然近几年,学术界对景区游客拥挤这一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对景区管理建设提供建议,但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景区承载量的探讨,或是研究游客在面对拥挤时的调适行为及其满意度,而针对拥挤本身的研究并不多,而拥挤作为研究景区承载量展开[3]。国民旅游需求的激增,造成旅游景区每逢节假日都面临游客拥挤现象,并已成为景区发展的困境。景区拥挤在破坏景区环境质量的同时降低游客游憩体验满意度品质,同时带来景区安全隐患[4]。近几年每逢节假日,节假日新闻媒体有关旅游的信息都是拥堵不堪的报道,游客也是怨声载道,旅游论坛中被人热闹讨论的是“躲人”攻略。虽然近几年,学术界对景区游客拥挤这一问题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并对景区管理建设提供建议[5]。景区管理者应该首先减少其他游客不良行为给旅游者带来的冲击感,即加强对景区游客不良行为的管理。同时,应该加强景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策划几条游览线路便于游客错峰游览,并且对景点的人流量实时监控,促进景区人流的及时疏散,降低过高的客流量对环境的破坏和游客的负面体验[6]。 (2)国外现状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剩余收入的增加刺激着中国境外旅游的发展。国际旅游市场是对中国大陆游客具有强烈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7]。国际旅游是政治行为的一种高度体现,两国之间的危机事件或者利好事件会对两国的旅游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然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会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两国民间的支持,增加两国友谊,改善两国的关系[8]。景点和活动、购物、当地环境、导游服务、饮食、住宿、中文交流能力、当地机场环境和交通这8大因素中,景点和活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9]。 传统的国际旅游区域有三大块,西欧、北美和东亚,而北美旅游区是大众旅游发展最早的区域。在北美旅游区中,加拿大入境美国旅游是国际旅游中最典型、最强劲的一股旅游流,既包括边界旅游,也包括过夜游[10]。旅游业是加拿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加拿大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11]。加拿大旅游业发展日益成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典范[12]。 1.2目的 高峰期景区游客分流一直是国内外景区管理的热点问题。景区管理者通过分流调度资源的合理分配,引导控制游客在景区的分布,使景区各景点负荷均衡,而高峰期景区的分流资源通常无法满足景点游客的需求[1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以休闲观光为主的旅游和以科技人文信息为主的展览馆等给予了极大地关注,并更倾向于以自己的意愿来设计旅游路线,这使知识游览、智能游览、自主游览成为新的发展方向[14]。智慧旅游是智慧城市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融合发展的最好载体。智慧旅游从概念落实到实际可操作层面,需要找准突破口[15]。景区智慧旅游管理系统的建设正好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点。通过建设智慧景区,利用智能管理平台强大的商业智能功能,可以实现对历史数据的智能分析,并对预期客流量、车流量等未来数据进行预测[16]。旅游产业在“智慧旅游”的带动下,正加速其信息化发展、智能化管理的进程。为了进一步深化游客的个性化旅游体验,推动新型旅游服务模式的发展,各地区及旅游景区正积极投入“智慧旅游”项目建设[17]。“智慧旅游”系统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旅游信息需求,其应用范围从博物馆、景区逐渐延伸至校园、科技园等领域[18]。 1.3意义 旅游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智能信息系统应用的重要方向。目前国内的旅游以传统形式为主,依赖旅行社和导游来传递信息[19]。景区资源有限地方太大,无法保证景区每个重要易拥堵的点都有工作人员,并且每个工作人员信息交流并不方便。但是有了智慧景区系统,对景区的客流量进行预警,实时监控每个景区的游客数量,并对将要到来的游客数量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对客流和景区接待能力进行匹配,降低或减少各个景区滞留人数,对旅游者流量控制、科学管理和有效疏导[20]。建设智慧景区,对于提升景区个性化服务水平,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提升整个旅游业发展水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1]。
|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了解国内外景区的拥堵情况,分析国内外景区造成拥堵的原因。 (2)根据国内现状,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国内的疏导系统。 (3)研究人流量过大,景区容量不够的问题,解决因各种天气因素造成的误差问题,解决硬件如若损坏如何保障景区的疏导照常进行的问题。 (4)编写出相应的代码,收集数据运行并分析。 |
2.2 预期目标 对人脸进行识别并进行计数,之后和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超过阈值警报并进行分流。分流显示地图并划定路线。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本课题通过软件编程设计出人脸识别计数,警报及疏导系统为基础,对固定地点进行监测。
|
3.2步骤 (1)设计出人脸识别技术并进行计数。 (2)选定某个地点进行调查研究,观察该地点最大人流量数。 (3)设定好阈值后进行监测,超过阈值后警报。 (4)警报后进行人流的疏通引导。 (5)优化参数,确认结果。
|
4. 参考文献
4.主要参考文献 [1]谢新丽.中国假日旅游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户文月. 旅游景区游客拥挤感知影响因素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D]. 浙江工商大学, 2015. [3]张帅.青海旅游景区利益相关者协调发展研究[D]. 青海大学,2017. [4]杜京伦. 基于空间承载力的芜湖古城保护更新规划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6. [5] 张丽.旅游黄金周景区拥挤度与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08. [6]张丛文.拥挤情境下游客调适行为研究[D]. 浙江工商大学,2013. [7]ShaoJ, Chang X, Morrison A. How Can Big Data Support Smart Scenic Area Management An Analysis of TravelBlogs on Huashan[J]. Sustainability, 2017, 2223-2291. [8]YangR. Navigation and Guide System Design for the Smart Scenic Are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EEEComputer Society, 2017,1033-1036. [9]FanQ, Zhang Z. Discussion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Spots[J].Ecological Economy, 2009, 63-67. [10] 中島,俊博, 浅川,滋男.Toward the Geopark of the Mountains : Strategy of the Scenic Spots Trianglearound Mt. Mani[J]. Bulletin of Tottori University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2014,119-136. [11] Fang C Y, Pan Y J, Gao D, et al.The Analysis of Accessibility of Scenic Spots of Nanchang-Jiujiang TourismIntegration Region[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4, 2598-2601. [12] 舒镜镜.加拿大入境美国旅游及地域对接对接分析[D]. 陕西师范大学,2011. [13] 蔡慧.南宁大明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项目规划管理研究[D]. 广西大学,2016. [14] 屈春华.基于RFID的智能语音导游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北京交通大学,2011. [15] 段晨, 李长凤, 毛昕. 智慧旅游管理系统提高景区绩效水平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 43-45. [16] 刘建林 景区智慧旅游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湖南大学,2016. [17] 郑玥.顾及游客位置及运动状态的景区信息自适应播报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2012. [18] 杜艳冰.基于GPS定位的校园电子导游系统设计与实现[D]. 北京林业大学,2011. [19] 王阳. 智慧旅游后台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南京大学,2014. [20] 张宗书, 朱洪端, 张丹. 基于“智慧旅游”的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创新研究[J]. 技术与市场, 2015,386-386. [21] 王超 黄山旅游景区游客安全管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 |
5. 工作计划
进度安排 (1) 2022-02-01---- 2022-03-10 查阅资料, 撰写开题报告 (2) 2022-03-11----2022-03-18 需求分析,熟悉开发工具 (3) 2022-03-19----2022-03-31 硬件设计 (4) 2022-04-01----2022-04-09 软件设计 (5) 2022-04-10----2022-05-09 系统综合调试 (6) 2022-05-10----2022-05-19 毕业论文资料收集,撰写论文提纲 (7) 2022-05-20----2022-05-31 整理设计文档,撰写毕业论文 (8) 2022-06-01----2022-06-20 答辩准备及答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