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众所周知,指南针在古代称为“司南”,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于古代劳动力的产生,人们发现了磁矿石,进而了解到磁矿石的引铁性质以及其指向性从而发明出“司南”,由天然磁石做成的“司南”可以自由转动,当它静止时,其勺柄指向南方。我们知道,地球是一个大的磁体,地磁的南极即是地理的北极,反之为地理南极,指南针的磁针在地磁场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利用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大致判断出方向。这就是早期的指南针的由来。随着人们对指南针的不断认识,便携式指南针开始出现在大家眼前,但是内部构造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都是属于机械式的指南针。然而机械式指南针拥有很大的弊端,无法改变的机械性使得指南针无论是在便携上还是在使用寿命上都具有一定的限制。后来随着国内外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磁传感器和专用芯片方面的发展使得指南针的实现机理有了质的改变,现在人们逐渐研究出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指南针,其使用寿命以及便携等各方面上远远超过了古老的机械式指南针。电子指南针在设计上也是比较人性化的,由于电子指南针采用功能性模块,所以我们可以在基础上扩展各个功能,比如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加上集成数字时钟等扩展功能,方便实用。此外单片机具有体积小、成本低、控制功能灵活等优点,极大限度的满足了人们对指南针的各种需求。
文献综述: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1)了解电子指南针发展的背景以及国内外现状。
(2)深度了解基于单片机的方向检测系统,包括磁阻传感器、磁场测量转换芯片、A/D转换器以及微处理器。了解其结构、运行原理、实现方法以及优缺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使用Keil编译器完成代码程序的设计。
(2)需要一定的单片机知识储备和硬件知识来组装硬件,搭建设计环境。
4. 参考文献
[1]李朝青.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年.
[2]蒋贤志.数字电子罗盘误差分析及校正技术研究[J].现代雷达.2005年.
[3]张毅刚,彭喜元.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
5. 工作计划
1. 2019年1月5日-2019年3月1日,查找资料,了解毕业设计所涉及到的相关问题,确定思路。
2. 2019年3月2日-2019年3月25日,设定实验方案,学习涉及的相关内容。查阅资料,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3. 2019年3月26日-2019年4月5日,通过proteus软件开始搭建仿真电路,并不断调试,验证其可行性。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