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人类迈入21世纪,信息通信技术和影视传媒技术等高新技术获得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光纤入户和4G通信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如今更是5G技术开始商用,6G技术的雏形已形成,这些改变都为信息的高效传输提供了前提。基于互联网的各项服务应用也愈发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视频传输也是其中一方面。随着网络上视频应用种类的逐渐增加,尤其是一些视频播放网站的兴起,提供用户各式各样高清视频的同时,也派生出了一些新型应用。例如:可视通话、可视会议、可视电子商务、网络自媒体等视频行业屡见不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用户群体数量剧增,互联网中的多媒体信息流量的急剧增长,使网络的环境变得更加复杂,时常会出现网络拥塞、网络崩溃此类状况,造成传输过程中的多媒体数据包的延时和丢失,导致视频音频不清晰,播放有卡顿,音画不同步等问题,阻碍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为此在网络环境难以优化的前提下,如果能研究出一种高效的编码技术并加以应用,就能改善上述问题,基于视频的编码技术逐渐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点。
1.2 研究目的实时视频传输是多媒体业务的主要内容,其在因特网和无线网络中有两种传输方式:视频流式传输及下载。顾名思义视频下载如同传统的文件下载,将整个视频文件下载到本地主机上的过程就称为视频下载,这类文件可通过播放器软件播放。使用这种基于TCP、UDP、HTTP等协议而进行视频的传输对网络环境质量要求并不高,但它会占用太多本地主机的硬盘空间,清晰度越高其数据容量越大,这会给我们带来频繁清理或更换存储设备的烦恼。相反,视频流式传输,无需将整个视频下载,可以实现边看边下,它具有时延小,占用存储空间小的优点。
视频流式传输对比传统的视频下载有显著的优势,但其对数据的传输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传输环境受带宽、时延、误码率等因素影响。相对于有线网络而言,无线网络更不稳定。无线信道的带宽及传输速率具有时变特性,因特网流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不同时刻的状况不同,因此其可用带宽的多少是不可预知的。如果信道可用带宽小于视频传输速率,就会发生拥塞,进而发生突发性丢包,就会导致严重的时延及视频质量的下降。反之,如果信道的可用带宽大于视频的传输速率,信道就不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带宽资源浪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2.1 研究内容
1 了解一些常用的多描述编码方法;
2 懂得H.263编解码器原理并能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验分析法。
研究初期主要的工作是通过学校图书馆以及网络查询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一些必要的知识——多描述编码的背景、原理、应用,H.263视频编码标准。
4. 参考文献
[1] V. A. Vaishampayan, Design of MultipleDescription Scalar Quantizers, IEEE Transaction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39,pp. 821-834, May 1993.
[2] S.D. Servetto, V.A. Vaishampayan , N.J.A. Sloane, Multiple Description
LatticeVector Quantization, in Proc. IEEE Data Compression Conf., Snowbird ,UT, Mar. 1999, pp. 13-22.
5. 工作计划
1、1月9日~1月10日 选择毕业设计课题,了解课题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
2、2月25日~3月15日 按任务书要求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
3、3月16日~3月30日 课题调研、收集、查阅和学习科技文献资料,掌握与设计课题相关的基础知识的学习;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