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是大气边界层中水汽过饱和凝结而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于近地面空气层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现象。
浓雾是指能见度低于50米的雾,对交通运输、环境安全、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寿县地处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季易受冷空气影响,水汽条件较好,浓雾天气多发。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雾的含水量是雾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国内外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雾的微物理结构、形成机制及其预报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数据收集和处理:收集寿县气象站近10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能见度等,以及同期ERA5再分析资料,包括气温、湿度、风速、风向、气压等。
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和处理,剔除异常值和缺测值。
2.浓雾个例筛选:根据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确定寿县冬季浓雾的出现时间,并筛选出满足以下条件的典型浓雾个例:(1)持续时间大于3小时;(2)能见度小于50米。
5. 研究的创新点
(1)针对寿县冬季浓雾多发、但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的现状,本研究将聚焦寿县地区,开展冬季浓雾过程含水量特征的个例分析,揭示该地区冬季浓雾的微物理结构特征和演变规律,为该地区冬季浓雾的预报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2)本研究将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综合分析气象要素和局地地理环境对寿县冬季浓雾过程含水量的影响,为深入理解该地区冬季浓雾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3)本研究将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寿县地区地形、地貌、水体等因素对浓雾过程含水量的影响,为该地区冬季浓雾的局地预报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叶成志,徐芬,王红艳,等.近54 a中国雾的时空变化特征[J].大气科学学报,2020,43(06):1039-1050.
2.黄兴友,李英,袁成松,等.2003~2017年安徽省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9,35(04):51-59.
3.郭广芬,王式功,蔡玉芳,等.2013—2018年徐州市冬季雾的特征及环流形势分析[J].气象,2019,45(10):1369-137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