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微核心种质对大豆疫霉菌株PNJ4的抗性鉴定开题报告

 2023-02-14 09:38:1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本课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应用前景等:

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sojae)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能在大豆的任何生育期进行侵染并造成危害。自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系统地开展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基因遗传分析以来,迄今已鉴定并定名了14个抗病基因,它们分布在大豆的四条连锁群的8个位点上。然而,大豆疫霉变异迅速、复杂,自从1948年发现此病害以来,已鉴定55个生理小种和许多未定名的分离物,所有已知抗病基因均被击败。而大多数品种抗源单一,常使抗病品种在推广8~10年后就会丧失原有的抗性。因此,迫切需要拓宽新的抗病基因。

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具有丰富的疫霉病抗性资源,常规鉴定抗病基因的方法有遗传分析法和基因推导法,基因推导法是在基因对基因的基础上提出的不通过杂交而根据侵染型推导基因型的方法,在小麦三种锈病和白粉病等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与遗传分析相比,基因推导鉴定抗病基因具有省时省工的优点。大豆与大豆疫霉的相互作用是典型的基因对基因关系,并且已培育出一套含有单显性抗性基因的鉴别品种。因此本研究应用基因推导法对我国南方地区大豆品种(系)进行抗病基因鉴定和耐病性鉴定,初步推导出被鉴定大豆资源所含抗病基因类型,并发掘新的抗病基因,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育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采用大豆疫霉菌菌株PNJ4,利用斜板接种法接种鉴定216份大豆种质资源,得到具有部分抗性的抗源。根据抗感反应推导其可能存在的抗性基因,明确一些抗源的抗病基因型,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抗源,发掘新的抗性基因。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供试菌株

供试菌株由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病虫监测与治理重点开放实验室提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引起的危害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1948年在美国的印第安那州首次发现该病,迄今在世界大豆主产区呈扩大蔓延趋势。防治大豆疫霉根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迄今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大豆的完全抗性,多数报道认为,完全抗性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具有小种专化抗性。自Bernard等鉴定出第一个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基因Rps1以来,到目前为止,国外已在大豆基因组的8个位点(Rps1、Rps2、Rps3、Rps4、Rps5、Rps6、Rps7、Rps8)鉴定了14个抗疫霉根腐病基因(Rps),分布在大豆的4个连锁群(F、G、J和N)上。然而,大豆疫霉的变异频率很高,特别是在抗病品种的选择压力下,新的毒力小种很容易产生和积累,使得抗病品种在推广8~15年后就会丧失原有的抗性。目前所有已知抗病基因均被击败,因此,迫切需要拓宽新的抗病基因。

本研究分析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完全抗性的遗传规律,分析并推导出其抗病基因,发掘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为今后的抗病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5.72015.12大豆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鉴定

2.2016.12016.3整理数据,进行遗传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